在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强制隔离戒毒所向日葵之家的“分享会”上,17岁女孩小丹和大家分享了让她感触比较深的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主要还是爷爷奶奶太溺爱了,对她的管教过于放松。”赵英灿解释,当时小丹处于逆反期,就是不想上学,有时候爷爷奶奶都找不到她,最后到社会上在网吧结识了一些不好的朋友。
在网吧和酒吧这些娱乐场所,小丹最终接触到了冰毒。
“10多岁的孩子没有判断能力,她认为谁请她吃个饭就是对她好。”赵英灿解释。
爷爷奶奶的溺爱以及父母的疏于关爱,让这个叛逆期的少女变得更加叛逆。赵英灿介绍,小丹的母亲曾经帮她联系了一所新的学校,想让她换一个环境,但小丹拒绝了,她认为自己本来考了一个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去一个差的学校上学。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管教。”
赵英灿说,到了社会上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是因为她只是一个孩子还不懂得保护自己。
抢吃抢喝 在班里“横着出来”
赵英灿第一次接触这个叛逆期女孩小丹时,身边的同事提醒她,这个女孩“不懂话,抢吃抢喝,横着出来”。
赵英灿也有一位17岁的女儿,她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处于叛逆期:横着出来是因为逆反期,而抢吃抢喝是因为她还是个孩子,饿了就吃东西。
赵英灿专门和小丹进行谈话:你现在是一个集体,不是你想干什么就敢什么,你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只有你主动去谦让和照顾别人,别人才能照顾你,这里面有很多人比你大,而且和你妈妈一样大,虽然你很饿但是你要让比你年长的人多吃一点。
赵英灿和小丹的第一次谈话并不是很顺利,小丹很逆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带着非常明显的小孩子叛逆期的色彩。
“她跟我的女儿一般大,我知道有时候说什么她是听不进去的,我就给了她一个笔记本,让她写‘回忆录’。”
赵英灿告诉小丹,从懂事开始,你记得什么就回忆什么,对自己做一个回忆和总结,你不是小小孩,你为什么来这里?将来你想怎么过,你想怎么活?是不是还想不停地回到戒毒所?
小丹写了十几篇“回忆录”,赵英灿评价,孩子的字很好看,文笔也很好,自己真的很感动。
“我想回家,我想吃好吃的……”小丹在“回忆录”里表达了一个孩子最单纯最真实的愿望。
赵英灿发现,小丹只是个孩子单纯没有坏心眼,就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了。
“写东西就是让她的心能静下来,另外她和别人吵架的次数也变少了。”赵英灿说道。
在戒毒所这几个月下来,小丹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稳重了。踏实、懂事儿、说话很理性,而不是像刚刚进入戒毒所的时候说话不管不顾。
赵英灿介绍,在自己接手的14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戒毒女孩中,离异家庭比较多,或者分开和爷爷奶奶居住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