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昼伏夜出为地铁保驾护航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些照片,都很讶异,原来,凌晨时分的地下铁是这么空旷;原来,地铁虽然停止运行,但还有人在为地铁而工作。
这些照片似乎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凌晨0:25,南京地铁3号线末班地铁驶入车库,全天运营结束。
5分钟后,南京地铁三号线轨道正一班的张兴珠和他的同事就要走进隧道开始一夜的工作。
“我们在隧道区间的工作到3:30结束,因为4点地铁‘压道车’就要上线检查,随后就将迎来正式运营。”张兴珠说,别人眼中的南京地铁是忙碌和拥挤的,作为轨道检修工,面对的却是空无一人的隧道,铁轨、道岔和各种设备。
张兴珠所在的班组负责三号线林场至大行宫区段的轨道巡检维修。其中,柳州东路至上元门站段是过江隧道,3.5公里的长度,乘客坐地铁3分多钟飞驰而过,夜间巡检工们则要在江底隧道步行70分钟。
26岁的张兴珠是个标准的90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南京地铁从事轨道检修工作。吃过晚饭准备去上班,回到家吃早饭。生活的作息完全反转了。
“一开始也会不适应这昼夜颠倒的工作节奏。我们的工作不像地铁司机、站务那样身着制服,帅气光鲜,我们不和人打交道,面对的都是设备、数据。”张兴珠说,但久而久之,冰冷的轨道也会传递信息,会跟自己“交流”。
他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360轨道班组”,每检修一个问题就像查杀出木马病毒,自己的工作就像杀毒软件一样,为地铁的安全护航。每次维修都会留下记录,翻开检修记录表,就像翻看一张张“病历卡”。铁轨的“病情”也会起伏也有周期,从枯燥的数字中找到它的变化,会收获工作的成就感。
下班时间是早晨8:30,和赶着上班的客流挤在一起,坐地铁经过自己的检修作业段,张兴珠会特别留意列车晃动和噪声情况,正好看看自己的检修效果怎么样。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务中心3号线分中心副主任杜茂金告诉记者,光是3号线,每个深夜,有轨道巡检、钢轨探伤、土建结构巡检共3个作业70多人走在深夜的隧道里,为白天的安全运营一丝不苟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