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尽管德国各类高等院校众多,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高,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并不难。这得益于德国政府和高校尽可能地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就业环境和全面的就业信息。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通过立法来统一规范和管理大学生就业。根据德国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有权得到有关就业信息、咨询、培训、进修以及求职期间个人及家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制定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创业提供一定数额的银行贷款,并且对高校毕业生的工资规定了最低标准,从而有效保护了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德国高等学校逐渐引入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职业培训主要是由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和企业间联合进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学习实践等。加入“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大学生,可以同时学习理论和进行实际工作培训。
日本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就业率达97.3%。这一数字较去年春季高出0.6个百分点,连续5年改善,创下1997年4月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就业率是日本高校招生时吸引学生的一大指标。日本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承担着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咨询和研究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联系,积极为大学生与各类雇主“牵线搭桥”。
日本高校十分重视社会机构调查的求职季的企业信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常常参考社会机构调查研究的结果,针对企业招聘变化趋势,调整就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改进对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
解决就业难题需综合施策
11月21日至12月4日,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了2016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此次就业服务周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信息共享,提高招聘效率;二是创新服务,注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三是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当前,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例如: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动实现招聘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
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从更深层次考虑,将就业与育人相结合,帮助毕业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毕业生也要在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下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有一个更为科学与多元化的就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