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联手研究大脑,主攻老年痴呆症
裴德乐是个学霸级人物。1950年3月,裴德乐出生在美国。21岁,他考入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他转而攻读了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拿到两个博士之后,他并没有在科研的道路上止步。1978年,他到美国的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后。2011年,他成为古巴国家科学学位委员会的科学博士。这是一个终身成就奖性质的学位,约每300个博士中产生一个,以表彰他作为定量电生理的奠基人。
妻子Maria Luisa Bringas-Vega也是一名科学家,是古巴神经康复研究中心的教授,与裴德乐的研究相辅相成。
老年痴呆症是裴德乐在成都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他说,世界上约3%的人口会面临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然而,他不是研究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而是研究在人们生病之前,检测出疾病的苗头,并预防其发生。“人们避免吃药,避免去医院。”这是他的美好愿望。
为了解释得更清楚,裴德乐找来一张纸,边写边讲解。他写字的速度很快,语速却不快,说话极具条理,要点之间画上箭头。一张纸很快就写满了。他说,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脑计划项目,现在中国也有了这个项目。他带领的团队是对大脑做研究,未来这些研究成果会转化为包括设备、药品、软件等应用型的神经科技,以产业化促进大众医疗的改进。
大脑监测,计划与穿戴设备结合
来成都的1年多时间,裴德乐的目标很坚定。
“我要致力于改善大众健康,让高端的医疗设备平民化。”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来成都的原因。他想研发经济实惠的大脑监测设备,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以后做大脑监测不用花大钱去医院,随时随地可以监测。
他举例说,世界上有30%的人可能面临高血压风险。有些高血压患者吃药后,血压已经控制下来。然而,虽然这类人群的身体看起来没事,但进行大脑扫描之后就能发现,他们的脑部是有轻度损伤的。这种损伤体现在脑白质上。大脑的白质越多,危害越大。也就是说,大脑监测能辨别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高危人群。
一般的高血压常规监测是量血压,检查肾功能等。然而白质的检查只能通过监测大脑。做一次磁共振检测是以小时收费,每次花费过千元。“我和很多人聊过,这种高消费并不适用于大众的日常监测。”裴德乐说,目前,他正在试图把大脑监测与穿戴设备相结合。现在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只能做跑步、血压等简单的身体监测。如研发成功,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大脑数据,给身体预警。“未来的药物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预防疾病。”裴德乐一直抱有这样的理念。
萌呆了,科学大神
作为古巴最出名的科学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脑科学的前沿专家,在同事眼里,他却有着极其可爱的一面。
爱心爆棚 带着流浪狗上下班
几个月前,裴德乐走在街上遇到一条流浪狗,听着小狗孱弱的叫声,他的心瞬间融化了。他把小狗带回家,取了个洋气的西班牙名字“ninna”,中文是小姑娘的意思,此后便如影随形。
裴德乐上班,小狗上班。裴德乐下班,小狗也下班。裴德乐抱着小狗,宠溺地摸着它的头,在实验室里打转,思考科学深邃问题。在与学生们开会沟通时,小狗也总是放在身边,小狗仿佛也渴望参加讨论,偶尔叫几声“打岔”。这只幸运的小狗成了实验室最年轻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