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正月十五,寒假接近尾声了。“过完年,有了压岁钱,娃都玩”疯“了。”寒假最后一周,到底孩子们该干点啥?听听这些老师怎么说。
最后一周培养时间观念
如何从寒假的“安逸”中调整心态适应新学期的学习,新学期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是这段时间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此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叶薇建议,开学前一周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固定与上学同步的“生物钟”,改变假期慵懒随意的生活状态。坚持早睡早起,按时进行一日三餐,以适应开学后的时间变化。
小学段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独立完成积木等,或者帮助孩子把假期里面发生的很多很好玩的事情记录在日记里,鼓励孩子完成创作,养成一个好习惯。中学段关键是适应教育,多参与体育运动,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平时紧张的学习节奏,但一定要避免在雾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
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
寒假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叶薇表示,从选择阅读材料和培养阅读习惯开始。阅读是静心的过程、是思维的起航,有选择性的为孩子准备好阅读内容,并且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是开学前一个备选的适应性项目。如果有可能,带着孩子走进大型书店或者图书馆,沉浸文字的海洋,以便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比如,到某些地方游玩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引导孩子阅读一些与这些名胜古迹有关的书籍,等孩子的阅读兴趣建立了,可以逐渐扩大阅读的范围。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除了学习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叶薇表示,开学前一周,家长可以陪着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购买、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合理掌握、分配春节的压岁钱,并且对货币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重要的是让孩子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开学的准备活动之中。
温故知新,制定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杨梦醒说,孩子开学前一周要制定下学期大致目标,准备开学测试,完善假期作业。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要太长,半天即可,学习的内容最好与兴趣结合,情绪上建立学习和愉悦的关系,毕竟告别假期心理比较“痛苦”。
叶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系统的检查假期作业。逐项排除缺如内容,对质量不高的内容进行整改,对特别精彩的作业内容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和孩子一起回忆假期的过往,让孩子自己总结出假期最精彩和最遗憾的部分,尽量协助孩子形成文字,为开学后的写作提供素材,也帮助孩子形成总结、凝固、提高思维的能力。
北京市厂桥小学教师王晓燕认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假期表现,看看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假期安排,并结合实际情况,给新学期定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此外进入新学期,学生应该有新的计划和打算,可以利用开学前一周的时间好好计划和梳理一下。例如下学期哪些学科的功课要加强?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新学期要不要发展什么新特长等等,计划的内容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值不宜太高。预习新学期的功课,如:语文通读课文,英语预习单词,数理化预习前几章,找出自己的疑难点等,有的放矢地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少看电视 多收心
除了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要开学了,他们虽然没有寒假作业,但开学前一周准备工作也不少。某幼儿园园长张俊丽介绍,在饮食方面应提前给孩子准备分量适宜的饭菜,让孩子正餐吃饱,以免吃过多过杂的零食。作息方面应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孩子每天有12-13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中午饭后应有2小时午睡时间。在天气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家长还可参考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每天上午、下午给孩子安排1次学习活动,1次游戏活动、1次体育活动,尽量少让孩子看电视。在开学前一周,家长还应尽量少安排走亲访友或刺激性强的娱乐活动,让孩子逐步静下心来。张俊丽建议家长,可引导孩子将假期里拍的照片进行整理,制作个性化影集,开学时跟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些都能够引导孩子想念幼儿园,帮助孩子自然地回到幼儿园。
收拾回忆 向明天出发
无论时间去了哪里,寒假都将要远去,新的学期在向我们招手。教育工作者许炜告诉孩子们,假期最后一周可以和春节期间忙碌着庆祝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声辛苦了,做一次他们的小帮手。和假期认识的小伙伴再拥抱一次,再疯玩一次,约好下次再见。自己动手整理一下假期拍的照片、写的日记,再回味一下那些被记录下的美好时刻。
开学综合征提前一周治愈
专家指出,开学综合征是因为孩子假期玩乐导致疲劳过度,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乱而引起的心理不适。一般程度较轻的会在一周左右自行缓解。但如果症状持续,家长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药物加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予以纠正。尤需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时,切忌指责他们撒谎,更不能打骂,否则会适得其反。不要在开学前陷入紧张补做作业的状态,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家长在本周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布置些预习任务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文章来源:网易 凤凰网 新浪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