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闫莉青)在丰台区王佐镇中心,有一所学校叫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与青龙湖和千灵山相邻,环境优美,占地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着令城市学生羡慕的大操场和运动场地,这是原来的丰台区王佐学校。看新校名,就知道这所学校是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产物。2015年2月,丰台区教委、民大附中、王佐镇党委政府三方合作办学,民大附丰台实验学校应运而生。
合作练体能
两年过去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在校长田琳、执行校长刘晓华的带领下,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丰台区每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满意度测评,民大附丰台实验学校连续三年学生家长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从低于区平均值到远远高于区平均值,在2016年的测评中,小学部的满意度在全区排名第一。中考成绩也大幅度提升,学校优质学生比例增大,2016年中考获得丰台教委教育奖励基金显著进步奖,学校进入A类校行列,有的学生考进了人大附、北京四中、民大附等优质高中校。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50米跑
阅读、学农让农家子弟有文化、不忘根
刘晓华在给记者介绍情况时,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她告诉记者,学生家长一早便出门工作,赶早市,孩子们没人看管,很早就被送到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和引导,学生们到校后会自主读书,每天早上七点以后,学校里一片朗朗读书声。
在民大附丰台实验学校,95%的学生是农家子弟,不少家长是初中以下学历,学校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书的学生家庭只占5%。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学校每年会为各个年级制订阅读书单,开设经典阅读指导课,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各班图书角、走廊书吧成为学生喜爱的地方。清晨诵读经典,晚上阅读名著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生活常态。学校每学期末组织评选书香团队和个人。2016年书香团队有小学五年级、六年级,中学初二年级,有18个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一等奖,有206名师生分别被评为“书香教师”、“书香少年”、“读书小博士”。
虽然大多是农家子弟,但是很多学生却五谷不分,镇里在学校操场旁边开辟了一片土地给学校使用。学校把地分给各个班,学生们在学校要学会种九种农作物。从耕种到收割,孩子们亲自参与每个环节。去年,他们举办了首个丰收节,学生们在体会农作物收获的同时也收获了节约、勤劳和团结协作的品格。刘晓华说,就是想把学农课程打造成锻炼学生品格的熔炉。
学农
科学制度打造强有力教师队伍
一所好的学校,要有好的教师队伍。为了鼓励教职工争优创先,增强教师工作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制定并实施“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质量考评制度,从师德表现、常规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研究等方面设立考评细则,加强过程的指导与考核。
学校每学期按考评结果评出特等、一等、二等奖并作为绩效工资、年终奖励、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由于“三育人质量评价”注重过程,讲求指导、纠错,有效推进了干部、教师作风转变。老师们工作有了目标、动力,“闲人”少了,埋头工作讲奉献的多了;“挑刺儿”的少了,顾大局讲规矩的多了;人治现象少了,讲科学讲原则的多了,逐步形成了“工作踏实、学问笃实”的教师文化。
学校还制定了两年一届校骨干、优秀评选,一期一次的校级以上骨干教师的考核制度,设立了“特殊贡献奖”、“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还设立教学节来鼓励教师进行创新。
目前,民大附丰台实验学校有特级教师6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8名,仅2016年,在北京市“一师一优课”晒课竞赛中,学校8位教书获得部级优课奖,31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课奖。
改变孩子从改变家庭开始
“一个孩子的教育,单靠学校教育还不够,家庭教育更重要。”刘晓华说,要对家庭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刘晓华带领学校教师走遍每一个学生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和生活生存情况。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些农民家庭并不困苦,甚至比较富裕。有的家长对校长说,“校长,您不用太着急,我家里有几百万给孩子买个门脸,他能生活。”刘晓华意识到,如果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他们的家庭。
学校联手镇政府创办了王佐镇家长学校,一个中心村一个分校,村书记担任学校校长,学校每年两次进村给家长讲课,同时给群众汇报学校的教学成果。学校还邀请村代表到学校参加活动,让他们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
作为王佐镇人大代表,刘晓华建议把家庭教育情况纳入各村绩效考核。在入村的过程中,刘晓华会对这一问题跟每个村的村民和村干部征求意见。这一建议得到了镇里和村里的支持,目前正在推进过程中。
“学校在用心,家长也在用心,都是为了孩子,如果学校需要我们家长做什么,我们会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何界兴的家长说。
家长、学校和村镇一条心,都是为了孩子。民大附丰台实验学校变了,村民也变了。周边的居民都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校老师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他们在这所学校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