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高职专业转向养老等服务业

2017-03-16 08:52 北京晨报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李继延院长:夹缝中求生存  展示特色职教

北京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很强大,云集了一大批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和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优质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夹缝中求生存。李院长说:“学生基本都是把一流的高中、大学作为第一顺位,然后是一般的高中、本科,别无出路的才会选择职业院校,那些第一志愿就向实践性强的职业学校发展的少之甚少。”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国家2025规划,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整体形势很不错,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北京的职业教育有它自己的特色。现在,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不仅仅满足于中职,渐渐向高职转移,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入门的职前教育。“换句话讲,北京可能会率先实现14年的职前教育,也就是大专毕业,相对来说中职就是不到位的职前教育。”李院长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在这些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边。

开设养老专业  自编18本教材

“敏感性和前瞻性是高职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人才培养至少需要3年,具有滞后效应,只有提前发现市场变动,才能先一步做出调整。”李院长说道。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最早开创养老专业,由养老教研室自编18本教材,开设护理技能、照护、餐饮、清洁卫浴、生活起居等课程,培养养老机构的基层管理人员。当时并不被看好,属于是被泼冷水最多的专业。但现在北京有5家高职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每年学生都供不应求,全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养老专业用我们的教材。北京全市一年出去的养老人不到200学历生,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就占七八十人。

北京老年人每天增加500人,养老护理人才需要50万人左右,养老地产,养老护理,养老配备设施等每年带来几十万亿的资本。“老年人虽至夕阳,但养老产业却正当朝阳。现在第一产业没戏,第二产业制造业在往外走,例如:首钢、北汽,第三产业才是王道。”李院长说。

合理分配资源  出台补贴政策

北京高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错配。新开设的服务类专业分配的招生计划太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那些机床、钢铁等第二产业的专业分配的招生计划过多。出现了“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服务类专业学生招不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第二产业的专业学生招太多,部分学生难就业。李院长说:“地铁总人力资源部长曾和学校商谈,表示5号线要800人,然而我们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三个班一共才90人。这点学生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合理分配资源,为不同类型的专业准确安排招生计划。”

“有的省市在养老专业还免一半学费,希望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在这方面也能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养老专业的学生有90%以上来自远郊区,每人每年6000元学费,这些钱对国家来说并不是多大负担,但对于这些远郊区学生的家庭来说就是很大的负担了,政府的扶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今年1月民政局已经出台意见,表示要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高职生或本科生进入到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就业,要给予一定补贴。这条意见虽然具体实施细则还没下来,但象征意义巨大,体现了政府对高职服务类专业的支持态度,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