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从母系氏族开始,姓氏就代表着家族血缘的一脉相承。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自己的家族一向充满好奇。
李氏 宗谱
我在很小的时候便从父亲口中知道我们是李唐皇室的后代;后来大了一些随父亲回到了位于江苏省泗阳县八集乡六塘村李圩的老家,第一次见到了我们的家谱,家族中每一个直系成员的出生、经历、繁衍、去世都被记录在册。一本年代久远、记载完备的家谱相当于一个年代的缩影。而且相比于其他史料,家谱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毋庸置疑。从家谱中详实的世系表中真的找到了我们与李唐皇室的关系,内心顿生自豪。这次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后来我真的喜欢上了历史,而李氏家谱和家学传承中的各种秘密和故事更是对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家谱入手,理清身世,溯源生命就成为了我的重要的课余爱好。
李氏 宗谱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关于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李氏出自嬴姓,五帝之一的颛顼是李氏的先祖。李氏是上古时期九黎氏族之一,皋陶是部落的首领。“黎”就是虎,李氏以虎为图腾。皋陶担任唐尧理官,世袭罔替,因官命族为理氏,其后人遂以“理”为姓氏。商朝末年,皋陶二十七世孙理征以直道不容于纣,遭亡身之祸,祸及家族。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避祸河南,食果子(即木子)得全,为感念果子救命之恩且避纣王追缉,遂改“理”为“李”。利贞为李氏一世。
李氏九十八世李秉乾是第一个来到泗阳县的李氏,那时这里还叫做桃源县。秉乾公生于明朝末期公元一六零零年。由军功出仕河南彰德府(河南安阳)校尉,后晋升大都督。后世称赞秉乾公:“功绩可考,品德堪题,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至三修谱(一九九六年)已传至十八代,四修谱已成(二零一三年),族众过万人,成为淮北一大望族。
桃源县我的族谱上将秉乾公列为一世,尊称其为桃源始祖。
李氏传承精要在于立德。血缘始祖皋陶公制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明祖李耳公著《道德经》,世人称其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望祖世民公以德治国,以德做人,以德处世;南方李氏始祖火德公之父珠公曾任南宋县令,明德之理,育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收养一子田德。
德者,旺也。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以德行事,人之旺,族之兴,国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