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高考那年给父母带去的荣光:自己感觉考砸了

2017-06-19 08:27 广州日报

1995年7月的高考天,当我坐在自家5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马路上,我的学弟学妹们骑着自行车往学校里赶的时候,作为一个正在过暑假的大一的学生,我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我的学生时代,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但是,平日里成绩很好的我,在关键的考试比如小升初、中考总是发挥“失常”。所以,当我高三的班主任、那个年轻的长得黑黑的刘老师“撺掇”我报考北大时,被我坚决地拒绝了,也被我的父亲坚决地拒绝了。

事实证明我的父亲是多么了解他的孩子。1994年,最后一次调考全市排名前50的我,在高考时连班上的第一名都没有考到。

我的高考是在我的初中进行的。我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还顶着“火炉”的帽子,她夏天的炽热程度还没有被别的城市后来居上地赶上。姐姐给我买了一个手持的袖珍小电扇,可以对着脸吹的那种。进入考场后,连着书包一起交到了讲台上。

那时候的教室里没有空调,有没有大吊扇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考场里放了很多很多的大冰块来降温。

心理素质很差的我,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到底能有多差。

紧张,紧张,紧张。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尝试”,平时文思泉涌的我,居然写了篇平淡无奇的“第一次做饭”。

慌乱,慌乱,慌乱。平日里看到数学题脑子里能迅速自动跳出解题思路的我,好像连一道应用题都没有做完全。

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结束了高考。

高考之前,我并不辛苦。可能从小的学习习惯比较好,上课从来盯着老师全神贯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高考之后,等待放榜的那段时间,却是我此前的人生经历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我觉得我考得糟透了。

我对不起父母,托人从北京捎回来的那么多氨基酸口服液,我都白喝了。我尤其对不起父亲,1959年高考,方圆百里几个村庄,就我父亲考上了西安的大学,他的闺女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

我也觉得对不起老师,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刘老师,恋爱都顾不上谈,一心扑在我们身上……

我原本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如今可能连个一般的大学都考不上,我忧郁了。

放榜那天,在学校的保安室外面的墙上,我看到了我的成绩:552分。这个分数,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老师告诉我,肯定是一本了。而且,一项“市三好学生”的荣誉,好像还可以加10分。我有一种“终于上岸”了的感觉。

分数为什么比预想的高很多?我想,可能还是因为基础扎实,比如数学,虽然没有答出最终答案,但是分步解题,也是会一步步给分的。我差了最后的那一步,但之前的路并没有白走。

努力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都算数。即使失常,也有赌注。

我的父亲似乎更加乐观。填报志愿时曾填了一个提前批,成绩下来后通知我去体检,父亲说:“不用去了。”不得不说,父亲在很多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994年8月的某一天,我接到了刘老师打来的电话:快来学校,武大的通知书来了!

1994年8月的另一天,我家在附近的酒楼摆酒庆祝,父母的很多同事都来了。

院里头一年老肖家的闺女不错,考上了一本。老张家的闺女更厉害,考上了武大呢。有阿姨这么说。

虽然我此前和此后的人生平淡无奇,但那一天,一定是我让父母感到骄傲和荣光的一天。

那一天,他们都笑得特别开心。

虽然现在,他们只能,在天上笑。 

(老斋舍下)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