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交易也愈加火热
6月底,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小王(化名)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广告:“如果有小伙伴喜欢这些书,请与我联系”,她还配上了这些图书的照片,不到五分钟,这些书都找到了“第二主人”。
除了朋友圈,更多的网络平台成为书籍再次被利用起来的平台。
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目前,省内很多高校论坛甚至自媒体用户都拥有“旧书回收”和“旧书销售”项目,只要成交,即可领取旧书。
不仅如此,有些自媒体甚至将回收过来的书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科目再次销售,经营十分走心。线上交易,让书又成了书,而不只是纸垃圾。
思考:教材如何才能不流落到废品站?
大学贱卖教材的原因,一是成箱教材无法带走,二是学校没有形成合理的循环机制。
采访中,不少学生反映,如果有合适的渠道,他们愿意将教材赠与低年级学弟学妹。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省不少高校对新入学大学生购买教材是强制的,由于缺少二手书交易的渠道或平台,大量的旧教材就进了废品回收站。
合肥工业大学周边有许多二手书书店,近期,这些旧书店又迎来很多旧书,老板为卖书的同学感到可惜。
“很多考研、考博资料是很珍贵的。”一家旧书店老板告诉记者,有些学生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会想尽办法买到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把这些考研、考博资料当废品卖掉实属可惜。实际情况中,也有很多学生反映,“让合适的书籍只有走到合适的人手里,才能最大地发挥价值。”
采访中,不少老师也认为,书籍不同于其他物品的地方在于承载了知识,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过而贬值,在共享时代,毕业生想要卖掉的书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业家们可以思考的问题,甚至也是校园创客可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