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什么样的教育让魏祥足够相信?

2017-07-12 08:51 北京青年报

从6月26日至今,一个“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真实故事刷爆了朋友圈。一位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高三残疾考生魏祥,向清华大学发出了一份《请求信》,希望清华能给他们母子俩解决一间宿舍,供娘俩寄身求学。6月26日,清华大学及时做出了积极的回应,鼓励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当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以《今天,清华大学专门给这位考生写了封信》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文章点击量已达到720万人次。

魏祥身处困厄不消沉,“活成了令人尊敬和崇拜的样子”,特别是那封被媒体“置顶”的“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清华回信,更是击中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应该说,这种“柔软”,正是对一种教育价值观的呼唤。

“教育圆桌”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引爆”刷屏之后,近日北京青年报又率先派出记者赴甘肃定西追踪采访。事实上,这次采访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还原事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北京青年报记者试图追踪一个核心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能让魏祥这样先天“劣势” 的学生“足够相信”?

参与式教育 让魏祥相信了“平等”

在定西采访的过程中,北青报记者曾经和魏祥的许多同学聊天,他们都会说到高一时候的一次集体舞表演,双下肢失去运动能力的魏祥作为班级的“指挥员”参加了那次表演,最终班级在汇演中获得了第一名。“班级不会落下每一名同学”是魏祥高中班主任魏亚军的一个承诺。

那天入场时,魏祥和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但见他坐在电动轮椅上,举着旗子行进在班级队伍最前面。进入场地后队伍散开,魏祥手中拿着旗子不断挥舞,那神气俨然就是一个交响乐的“指挥”,而同学们的动作也随之整齐划一。谈到这次演出的“成功”,魏祥对北青报记者不无自豪地说:“当听到我们班取得了汇演第一名成绩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欢呼,我虽然不能和大家一起做动作,但是我也圆满完成了班主任魏老师分配给我的那份任务!”

班主任魏亚军对北青报记者说,由于双下肢残疾,魏祥的身高只有1米5左右,“但是我们不希望他感觉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他能够觉得,老师对他和对别的同学是一样的,既没有歧视,也没有特别照顾。其实这就渐渐培养起了他的一种自信与平等的心态,这种健康的心态会让魏祥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受益。”

感恩教育,让魏祥相信了“回馈”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首《感恩的心》,是魏祥常听的歌,凄美的歌声里,让魏祥“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的,无疑首先是他的母亲夏瑞云。感恩教育,从来不是一种说教,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当母亲发着高烧仍然背儿子去上高三的复习课,当儿子多次手术未果后默默陪伴,当12年接送儿子上学风雨无阻,丈夫生病离世后一个人独撑蓝天,这位普通的骨科护士用生活中的举手投足诠释了什么是“母爱无疆”。

家庭中的母爱如此,学校的集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采访中了解到的3个细节给北青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定西一中内,许多轮椅需要经过的地方原本都没有缓坡,不知什么时候起,那一个个台阶都做了无障碍处理,“这些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唯有不那么刻意,才显得更加真诚。”定西一中高三年级主任张胜林说。

二是魏祥告诉北青报记者,“有的时候上实验课需要换教室,我要拄拐杖,所以双手腾不出地方,同学们就会很自然地帮我带上东西,什么话也不会说,就是一种默契,我心里也觉得很舒服。”

三是夏瑞云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班级有一次换凳子,把有靠背的凳子换成了没有靠背的长条凳,但是因为魏祥要一直坐着,没有靠背会很累,班主任注意到之后第二天就重新找回来了一把有靠背的座椅,而且是默默地换掉的。”

就像春华秋实,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魏祥的心里埋下了“感恩”的种子,所以当魏祥忽闪着善良的眼睛对着央视的镜头说出“我今后的梦想是回馈社会”时,一切都好像是水到渠成。

苦难教育 让魏祥相信了“幸福”

“这些年妈妈的付出的确是太多了,也太辛苦了,”魏祥说,“妈妈的行为也在感染着我吧,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都会想一想妈妈的那种坚韧,就觉得也没什么了。”这朴素的话语,其实折射出一种如何对待“苦难”的辩证法。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曾经询问魏祥:“如果今后回馈社会,你想过没想过你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艰苦?”魏祥的回答除了睿智,更多的流露出一种自然:“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也不能叫辛苦,而且也不觉得辛苦。相反,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容易做起来也觉得很苦。”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从很多细节中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由于他从小到大不能动,只能坐着,所以比较安静,喜欢思考,爱动脑筋。时间长了,就特别喜欢数学、物理这些课程。学习上,一道题解不出来,有时他会思考上四五天,直到最终解决。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魏祥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每当同学在数学方面遇到难题时就会向他求教,他也因此成为“难题库”。魏祥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不借助别人的帮助而去帮助别人,那样才能把苦难转化为真正的“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教育专家储朝晖就“魏祥”式教育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管身处何境,一种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总是各种因素累加的结果,但绝不是靠物质利益做“指挥棒”,更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在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塑造孩子的人格养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固然在于教,而更重在于“导”。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