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教育投资人王磊:跨界教育要"精耕细作" 不能打哪指哪

2017-07-27 13:20 未来网

来源标题:教育投资人王磊:跨界教育要"精耕细作" 不能打哪指哪

“有的上市公司属于打哪指哪的,有充足的资金,收购完了之后再考虑怎么进行整改,往往这样的企业后期会遇到巨大的瓶颈,他们后期的投资往往进入外圈,这样的企业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在7月24日未来网举办的“传统企业跨界教育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主题研讨会上,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在谈及传统企业对教育公司的盲目收购问题时发表观点。王磊认为,传统企业投资教育应该“指哪打哪,精耕细作”,关注投后管理、战略思考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又一次强势掀起教育领域的变革浪潮,A股市场出现了太多教育标的并购,而且不断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但跨界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传统资本对教育企业的收购并购问题、收购后的内生增长问题和跨界教育企业鱼龙混杂教育乱象等。

作为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的王磊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目前致力于教育领域的价值投资,曾先后任职于西门子、联想、安永等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拥有13年的跨国管理、投资相关工作经历,在互联网教育以及TMT等行业拥有丰富经验。

传统企业跨界教育需要“精耕细作”

未来网:教育是一个长占线的行业,首先传统企业不一定能耐心做下去,其次可能他本来不是做教育的,进入这个教育行业本身就是有风险的,第三的话还要耐得住寂寞,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呢?

王磊:现在这个跨界教育行业的企业鱼龙混杂,很多中国的上市公司将教育基本作为一个标配。但公司还是分两类的:第一类是指哪打哪的,比如立思辰,思路很清晰,他们通过收购并购不断丰富顶层设计,解决方案内容,不断在增强自己教育的实力,围绕自己清晰的脉络进行的;第二类上市公司属于打哪指哪的,有充足的资金,收购完了之后再考虑怎么进行整改,往往这样的企业后期会遇到巨大的瓶颈,他们后期的投资往往进入外圈,这样的企业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我认为,我们在跨界的过程中要抓住一个关键词,“精耕细作”,走马圈地的过程会产生一批精细的公司,也会淘汰一批缺乏发展脉络的公司,关注投后管理,关注战略思考的企业会在未来走的更好一些。

教育行业转型是传统企业的最大挑战

未来网:传统企业转战教育行业遇到了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王磊:整个教育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确实遇到很多挑战和机遇:从机遇来看,整个教育产业处在产业化和金融化的浪潮之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过程之中,通过资本实力进行快速行业整合的传统机构能获得很多的机会。从挑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企业是否能有效地应对投后管理,面对行业的转型,是其所遇到的很大的挑战。所以重点是如何在转型中识别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是不是存在。

教育投资人才是最核心因素

未来网:在关注一个教育企业或者一个教育项目的时候,您觉得人才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磊: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我认为人是最核心的因素,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的事业,教育的机构无论是学历的还是非学历的,线上的还是线下的,也都是由人来做起的。因此,即使是从投资的逻辑上来看,也应该最关注人的本质,所以说如果要投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机构,首先看的是他符不符合教育的本质,就是说是不是真正有一个教育初心,其次就是看做这件事的团队是否能一直秉持着这样的本质去做事情。

在线教育下一个十年:高科技+教育

未来网:在您看来,在线教育的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

王磊: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可能会有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比如教育与AR技术结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与高科技的结合会不断普及并成熟,与新兴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教育产业发展的五个阶段:一、九十年代初期,教育产业第一次发展起来,民办学校、民办学习机构以及互联网教育的雏形的出现;二、2010年,教育行业第一次爆发的一个小高潮,就是以新东方、学而思为代表的一批机构开始赴美上市,开启了教育产业资本化的路径;三、2013-2014年是一个大爆发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出现,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多样化;四、2015年的时候开始迅速冷却,原因是资本市场开始遇冷,互联网教育的这个泡沫被挤破,所以从2015年下半年资本开始回归;五、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开始回暖,原因是经过2013年、2014年的泡沫被挤掉时期之后,模式开始清晰化,哪些模式是正确的,哪些事不正确的,逐渐被区分开来,而且得到了互联网的验证,所以说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从2016年开始有一个缓慢的复苏期。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宋蒲在 安明东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