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是“他们”
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什么是“他们”入选“双一流”建设?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必须坚持、鼓励、支持高水平。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总的来说,就是既要继承原‘985工程’建设基础,又要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同时,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他说。
为何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划分A、B类,同样是社会关切的问题之一。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他表示,在此后具体工作中,将做到“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考核也“一把尺子一个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点评·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对我们来说,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是个意外惊喜。中医药是小学科,过去不太受重视,如果按照以往的评价体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或许没法入选。但细细思索,又在意料之中。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有六所中医药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建设指导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一流大学”。可以说,地方大学与区域发展有着天然联系,立足区域发展,回应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是地方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我们将围绕云南省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地处边疆并毗邻南亚、东南亚的“三大优势”,将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学科优势,再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着力建设民族学、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天文学五个一流学科。
■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推进实施、全面落实
入选“双一流”建设,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的起点。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该负责人说,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交流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
“同时,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通过高校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为建设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作准备。”他最后强调。
【点评·专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建设“双一流”,重在质量和特色。高校要坚持学科有选择性的发展,关键要建设好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压缩“平原”,多建“高峰”。学校要支持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做强,也要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建设好一批能够支撑国家急需、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