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孩子喊“无聊”也不是坏事

2017-12-25 16:26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孩子喊“无聊”也不是坏事

据英国媒体报道,最新的调查显示,自称感觉无聊的孩子日益增多,如何应对也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心理学家已经视此为重点研究课题。但是,孩子的“无聊”毕竟与成人所认为的无聊不尽相同,因此,与其一味地制止他们的行为,不如认真地考虑解决办法。

儿童心理学家特来莎·贝尔顿曾经访问过著名女作家米拉·谢尔。谢尔说,她小时候常常觉得无聊,当然并不单是在等候的时候,平时也缺乏玩伴。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观察周围环境,通过找邻居聊天和写日记来缓解寂寞。她的日记本里充满了对天气、环境等事物的描写,还有自编的小故事和自己写的小诗,甚至包括别人的嘲笑和诅咒。这些宝贵的积累奠定了日后写作的基础和素材,她成为了英国家喻户晓的记者、戏剧作家、歌手和演员。

积极方面

“无聊”反而激发创造力

不少孩子,尤其是一些精力充沛的孩子,总会在某些时候大喊:“我太无聊了。”而且越是在家长忙碌的时候,比如要专心做事时,要招待客人时,排队等待购物时,孩子们就越不肯配合。他们要么抱怨没有事情可以做,要么故意讨要超量的零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一部分孩子会哭闹,甚至会用捣乱来表达愤怒。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感到“无聊”并非完全是坏事。英国心理学家乔治娜·曼宁认为,应当允许孩子们表示无聊,并且允许他们在无聊的时候,尝试自行缓解。英国广播公司曾经采访了东英吉利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家,他们已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儿童心理学家特来莎·贝尔顿说:“现在的孩子们貌似很忙碌,稍有空闲他们就立即会去找外在的刺激,比如看电视、看电脑和手机,而且对这些东西越来越依赖,一旦离开这些‘屏幕’,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烦闷和无聊。”

可是事实上,贝尔顿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有意让孩子暴露在“无聊”里一段时间,他们的创造能力会被启动,他们能够找到很多富有创意的解决办法。1999年,德国的公共卫生部门实施了一个名为“无玩具幼儿园”的计划,将教室里的玩具全部收起来,只留下桌椅和小块毯子。第一天,孩子们的确有些不知所措,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到了第二天,孩子们自发地动手,用桌子和毯子搭成房子玩过家家,或者把椅子连起来模仿火车,玩得不亦乐乎。此后三个月中,研究人员分段向孩子提供少量真正的玩具,结果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让有限的玩具发挥最大的娱乐功能。

家庭作用

保持耐心和倾听是关键

美国“家长领导能力研究所”创建人帕蒂·维普斯勒指出,真正遇到孩子百无聊赖、抱怨不已的时候,父母需要了解他烦躁和无聊的原因,并且拿出适当的办法。曾经在幼儿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帕蒂·维普斯勒认为,孩子生来就应该在玩耍和生活中感受满足和快乐,感受与父母间亲情的链接。父母对他的关心,是孩子愿意不断努力的源泉和动力。一旦他认为失去了来自父母的动力,就会无所适从。帕蒂·维普斯勒说:“在孩子不断抱怨‘无聊’的时候,父母不应生气和呵斥,最佳疗法是提供温馨的关怀。”

这个时候认真听听孩子的话非常重要,父母既可以知道孩子感到无聊的原因,也打开了与孩子交流的渠道。虽然孩子的无聊感不会马上消失,甚至还要持续不短的时间,但是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身体接触会让他放松不少。

无论孩子是萎靡不振还是故意捣乱,父母都不要厌恶他,应该相信孩子,目前的他只是像完好的设备缺乏燃料了,而能够为他加油并且与他保持紧密联系的人,就是父母。对父母来说,保持耐心和继续倾听是关键因素。在孩子怨气未消之时,他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父母对他的注意。如果父母表现出对他没有兴趣,哪怕是一点点心不在焉,那么这样的记忆也会深藏在他的心底,造成长久的伤害。

在经过十几分钟的倾诉、哭泣和撒娇之后,孩子一般会变得平静一些了,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有可能愿意听父母的话。父母可以提议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孩子曾经想做但是被禁止的游戏和玩法。譬如和儿子打一场枪战,和女儿设计一个怪异发型,只要是全身心投入便好。 温玉顺 视觉中国供图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