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北京市首位特级舞蹈教师孟艳 在三尺讲台舞出一方天地

2017-12-27 09:05 北京晚报

北京市首位特级舞蹈教师、首位正高级舞蹈教师,全国首个省级学校舞蹈教研组织负责人,全国“唯一”一名被北京奥组委聘任为开幕式导演的中学教师,执教的二十多年里将北京二中金帆舞蹈艺术团几乎打造成了中学生校园舞蹈的代名词……在孟艳的身上,贴了不少开创性的标签。

对她来说,成为教师虽是一个偶然的选择,但是却丰盈了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从“台柱子”到“孩子王”

孟艳喜欢掌声,喜欢舞台,即使到现在也一样。

在到北京舞蹈学院深造之前,她是吉林歌舞团的“台柱子”,曾在多场演出中担任主角。来到中国舞蹈的最高学府,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发光发亮。却没想到毕业前的一场招聘,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92年,孟艳即将毕业,她也做好了重新回到舞台的准备。正在此时,北京市第二中学的老师来到舞蹈学院招人。舞跳得好,人又爱笑,被班主任推荐给学校后,孟艳一下子就被二中相中了。“老师推荐了我,我也不能辜负了班主任的信任。”出于“礼貌”,孟艳接下了做实习老师的橄榄枝。可是心里也难免嘀咕,从台前到幕后,一群孩子在舞台上能完成自己想要的表现力吗?自己一个“台柱子”去校园里当老师会不会有点儿“大材小用”?抱着略微有些“失落”的心情,孟艳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却让她的失落感一扫而空。

进入校园,孟艳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指导二中的学生参加北京市中小学艺术节舞蹈大赛。一个零教学经验的老师,面对一群零基础的孩子,只能硬着头皮,一边了解中学生身体特点、一边摸索,来编排适合的舞蹈参赛,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几个月舞蹈教室里的摸爬滚打之后,孩子们用惊艳首秀捧回了一等奖的奖杯。

一下台,他们就团团抱住了孟艳,“孟老师,您太棒了,我们太爱您了!”“谢谢老师,让我们从不会跳舞、不爱跳舞到喜欢上舞蹈!”“就是这几句话把我给震到了!”孟艳现在可以开着玩笑回忆当初的场景了;其实当时听完孩子们的这几句话,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觉得无形中有了一种责任,自己想在舞台上表现的欲望完全被抵消了,但是却心甘情愿。”中小学艺术节至今已经走过20年,二中舞蹈团也一年年缔造着更多的“奇迹”。

“本来以为3个月实习就是个过渡,一直想着自己终究还是要回歌舞团,回到舞台上的,没想到在校园里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孟艳感慨这神奇的际遇,在二中工作了二十多年,孟艳觉得没有辜负自己热爱的舞蹈。在学校工作,肩负着艺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让她以另一种方式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二十多年坚持为青春“代言”

在校园中奔跑着的小女生,被同学一喊,猛地回头,高高的马尾辫在中午耀眼的阳光里跳跃——孟艳捕捉到了这富有朝气的一幕,于是便有了后来创作的舞蹈《如火的青春》。

除了《如火的青春》之外,舞蹈《红扇》、《欢腾》,舞蹈诗《我们的脚步》、《舞动的青春》,音乐剧《晴朗天空下》……二十多年里,青春一直是孟艳创作的主题,她致力于从校园出发,从生活场景出发,用舞台张力为“青春”代言。在孟艳看来,十二岁到十八岁这个年纪,可能是人一辈子最耀眼最青春最靓丽的年龄段,正是像火一样燃烧的年纪。但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校园舞蹈中,“如火的青春”常常是被埋没的。那个时候的校园舞蹈大多还是以模仿经典作品为主,有的经典作品与学生的活力并不合时宜,甚至对青春是一种约束。进入校园后满腔热情的孟艳想要寻求改变。

1996年是孟艳从事教师工作第四年,也是在那一年她将舞蹈诗《我们的脚步》搬上了保利的舞台。那是她第一次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阐述自己对校园友谊的感悟和理解。现在的孟艳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这部青涩作品,难免会“吹毛求疵”,但在当时已经是开了校园舞蹈的先河。

“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演员,在舞台上的那股灵动劲真的让人上瘾,让人觉得热血澎湃。”于是,便有了第二部《舞动的青春》,又有了加入台词、表演后“升级版”的《晴朗天空下》,这部音乐剧成为我国首部由中学生自排自演的原创校园剧。音乐剧围绕高三女生的困惑展开: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不该放弃去国外演出的机会呢?不放弃,那就意味着复习时间要为排练让位。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关于青春的困惑,成长的抉择,面对友谊与宽容、亲情与责任的应对。“其实这样的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很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故事,所以才会有生命力。”

都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孟艳对此却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老师更像是火柴,用尽全身力气去点燃蜡烛,让蜡烛释放光彩。她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点燃孩子们的潜力,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成为舞台上耀眼的火焰。

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编导团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世界。其中的《自然》篇章里,恢宏的场面与整齐划一的动作、深邃的历史内涵与飘逸的现代编排表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生动地展示出刚柔并济、外圆内方的中国气质。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到,如此气势磅礴的篇章竟是女导演孟艳的杰作。

从舞蹈教师如何就跨界成了导演呢?

“有孩子在你课堂上溜号了,那你就需要警醒了,说明孩子可能觉得你的课堂没意思了,吃不饱了。”工作这么多年来,孟艳始终保持这样的警醒,因此她从未放弃进修和学习:1999年在二中的支持下,她来到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进行脱产学习;2003年,又在北京大学的文化艺术管理班读了两年的研究生;随后又在2005年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每段学习经历都让她在重返课堂时带来了新的刺激和活力。

渐渐地,孟艳独创的“校园青春舞蹈”开始在全国风靡,在她的带领下,北京二中舞蹈团也成为享誉全国的学生艺术团。一些国内外的大型文体活动开始邀请她加盟创作团队,国庆五十周年、国庆六十周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申奥成功庆典、上海世博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等大型文体活动中,都开始有了她的创作身影。2007年她更是入选奥运会开幕式创作团队,担任了《自然》篇章编创导演组组长。

但是,每次大型活动一卸任,她都会义无反顾从繁华的舞台上抽身,重新回到宁静的校园。“我爱我的孩子们,去外面与社会接轨,也是为了把外面最好的、最新鲜的灵感带给学生,我觉得我离不开他们。”

将带头编写全市舞蹈教材

今年10月,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学校舞蹈教研组织。孟艳又有了新的身份,成为教研组的首任组长。她将带领全市舞蹈教研组成员们致力于舞蹈课程、教材的研发以及师资的培训,建立舞蹈学科的课程标准,将全市舞蹈课普及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早在多年前,孟艳就已经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热血沸腾法”让学生燃起学习舞蹈的欲望;“形象比喻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的基础知识;“幽默风趣法”提高了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巧妙嫁接法”强调的是不同舞种之间表现手法的借鉴;“融会贯通法”则强调综合学习和交叉学习,“要跳好民族民间舞,就要有一定传统文化的底子”……方法是“面”,而在面对个体的“点”时,孟艳强调的是“因材施教,精准育人”,有的孩子抗压力强,高压环境可能更能逼迫出他潜在的能力;有的孩子敏感但是有悟性,一个眼神,轻拍下肩膀,或许能带来更好的传授效果。她独特的教学创新成果甚至还在全国教育和舞蹈界引发了“孟艳现象”。

如今,作为教研组长的孟艳正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在她看来,舞蹈走入教学是大势所趋,很多老师也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舞蹈学科现在迎来了自己的盛夏,机会好、条件好、环境好,肯定能蓬勃地生长和燃烧起来。”

责任编辑:薛鑫(QL0016)作者:牛伟坤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