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如何切断考研泄题利益链

2017-12-27 09:14 北京青年报

昨天多名网友发微博称,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数学科目出现“神押题”,一个名为“李林”的教师在考前押题视频中举的例题与实际考试试题十分相似。教育部考试中心回应称,已确认所举例题与实考试题不同,视频中所提及的教师未参与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科命题工作。任何干扰破坏国家教育考试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时回应了考生对泄题的担忧。近年来,考研一直被泄题阴影笼罩,有关部门对泄题事件一向高度重视,比如针对2016年考研泄题,湖北警方经过历时4个月的侦办,出动了大约120名警力分赴河南郑州、鹤壁、洛阳、广州等地开展侦查,打掉犯罪团伙11个,挖出了此次考研试题的泄密源头,打掉了长期盘踞在湖北的助考犯罪团伙,处理了涉案作弊考生。为何泄题事件仍不时发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研培训机构(“助考”机构)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花血本打通关节,获取试题。而在事发之后,虽然相关人员被处罚,但机构依旧存在,甚至把参与泄题作为“当年勇”加以宣传,以招揽那些希望走捷径考研的学生继续牟利。

要治理考研泄题问题,必须切断考研泄题利益链。要加大对泄题事件参与机构、参与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机构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终身进入教育培训领域。对通过机构获得考研题目的学生,不仅应判零分,取消当年考研资格,而且,可以将禁止考研期限从最多3年,调整为10年以上。同时要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改革,扭转一考定终身。

还应当建立参与国考作弊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在追究相关人员的刑责之后,取消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并按照黑名单制度的要求,禁止该机构重要工作人员重新举办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资质。在当前的社会生态下,一个涉及泄题的培训机构,非但不会被考生唾弃,反而会被“追捧”,培训机构在出事之后,会以保过、押题等噱头招生,生意可能更火爆。这会催生泄题问题频发。为此,必须加大对机构的处罚力度,让其一次参与泄题等重大作弊丑闻,终身禁入教育培训领域。

对于参与作弊的学生来说,目前的处罚相对于以前已经更严格,可是,禁考1到3年,对本来就准备复读多年或者本来就觉得希望不大的学生来说,不是多大的事。而我国研究生录取,更多看笔试成绩,这让搞到题目变为部分考研学生准备考研心照不宣的目标。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禁考年限,比如禁止10年,这会令有考研追求的学生,认真评估作弊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则需要改革我国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制度,以社会化考试、大学招生多元评价、培养提高质量加强淘汰,减少泄题等作弊的收益。

总体看来,应试考研、考上研究生之后虽有淘汰但淘汰率普遍不高,让部分考生有作弊的冲动——只要作弊考出高的分数,大学就会录取,而录取之后,不出意外就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发达国家大学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度,也会看学生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如GRE),可是,这只是一方面评价指标,大学平时学业、综合表现不行,即便统一测试成绩再高也不会被录取,而我国虽然也有研究生复试,但参加复试的比例是120%,笔试高分,在复试中被淘汰的概率是很低的。另外,发达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实行“严出”培养模式,淘汰率很高,而我国虽然一直强调要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可是,仍缺过程性评价和淘汰。

由此不难看到一条清晰的泄题利益链:于培训机构和学生而言,参与泄题虽有风险,但收益巨大。切断利益链,一方面需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生招生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研究生培养加强质量监控,严格过程评价和淘汰,减少一次考试成功的收益。

责任编辑:薛鑫(QL001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