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对大学生玩游戏不必上纲上线

2018-01-11 09:33 中国教育报

来源标题:对大学生玩游戏不必上纲上线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玩法。同一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他们的玩法也各不相同。有趣的是,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认为自己的玩法最正宗,习惯性地替新生代的玩法忧心忡忡,虽然他们也曾在前辈的质疑和忧虑中走了过来。

今天的年轻人,没事的时候又喜欢玩些什么呢?在校大学生的玩法应该具有代表性。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全国84所高校进行大学生玩游戏情况调查,发现喜欢玩手机游戏的占34.89%,47.14%的在1—3小时之间,6.19%的学生每天玩游戏5小时以上。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崇拜也容易导致“数据恐惧”,对乐观的数据感到无比欣慰,对不大理想的数据产生莫名的恐惧。大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当公众得知在校大学生玩游戏的人数较多时,“网人忧天”的声音自然在网络上出现:“玩物丧志和玩手游打发时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对手游等诱惑上瘾以后,会侵占大量时间,得不偿失。” 网络舆论对这个调查结果的担忧,可见一斑。

作为在高校执教者,无论是在大学校园里还是在课堂上,笔者承认这个调查结果比较靠谱。至于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玩下手游,是否真就玩物丧志,我倒觉得有点危言耸听。有受访的学生称他们玩游戏只是“为打发零碎时间”。这句话,应该是理解大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的一把钥匙。

大学生和其他职业者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具有连续性,而学生的“工作”时间被切割成若干个区段,每隔45分钟就被安排强制性休息10分钟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大事干不了,小事缺不得。以前,同学之间需要面对面交流来打发课间休息时间。手游问世后,他们选择课间休息的方式多样了,这才是手游成为校园生活新时尚的主要原因。这种交际模式应该只属于这个时代。明白了这一点,可以倡导大学生课间休息时放下手机,多和同学切磋课堂知识,避免成为“低头族”。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可能一时对游戏爱不释手,但在学业压力面前,相信多数的学生会权衡轻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过度地忧虑反倒是荒诞不经的“助产士”。这样的“措施”并非没有先例。前两年,沈阳某学校就曾禁止学生玩游戏;2015年4月,广东某高校则将“玩游戏、看电影”等列入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安排辅导员到宿舍进行检查监督。诸如此类的规定,自然每每遭到学生的抵制和舆论的批评。

作为教育机构,对大学生热衷手游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不管不问显然不行。结合本校的情况,开发和课程学习相关的游戏,引导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寓教于乐”,以“新游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比简单粗暴的禁止更可取。与此同时,舆论也应理性看待大学生玩游戏的现象,不是炒作数据而应读懂数据,避免制造新的“舆论恐慌”。

学会玩耍也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门没有出现在培养方案上的“必修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只要他们能够自我管理不沉迷于游戏,何妨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大学生玩游戏呢?(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于淼(QL0015)作者:刘海明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