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北京中小学中的巾帼女将如花绽放

2018-03-08 08:51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巾帼女将 如花绽放

编者按:“女人如花,温柔绽放”。但对于教育界的女性工作者们来说,在温柔绽放之余,更要肩负起对师生的责任、对家长的承诺和对社会的担当。在优质教育均衡改革、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社会期望和要求下,教育界的女性工作者们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她们好似又胜似“半边天”,在引领着首都教育的发展,在为师生的更多福祉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时值“三·八”妇女节,北京晨报记者为您细数石景山区5位巾帼女将,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更弘扬着新时代女性精神。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

何英茹:为建好新学校“开疆拓土”

“感觉自己是在泥里走,虽然不知道路在哪、脚下还不断有东西绊着,但还是铆足了劲儿往前走。”2015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建成,这所开创石景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河的学校迎来了第一位“掌门人”——何英茹。回忆“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老师们形容她就像“坦克”,不管路在何方,也要带着老师们“开疆拓土”趟出自己的一条路。

一往无前的“探路者”

接手教科院附校之前,何英茹是北京市第九中学的一名德育副校长,主管新疆班。对于那时候的她来说,如何立德树人、如何搞好民族大团结是她的工作重心,她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相对纯粹。从2015年开始,她的工作轨迹发生了变化,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天而降,她的工作变得千头万绪、甚至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就是说孩子从接受义务教育开始就在这儿,直到他们初中毕业,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科院附校的建成,让何英茹备感压力,这种压力源于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也源于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未知和对自己的不信任。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那段时间,她每天查阅全国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研究论文,从2003年的作品开始,一直到2015年北京市相关政策和解读的文件。

即便如此,何英茹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即将面临的挑战仍旧毫无头绪。“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完成师生的平稳过渡,怎么让师生更好地融合。”这也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都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但留给何英茹的时间并不多,她需要在第一年完成学校整体的体制改革。半年时间里,她开始马不停蹄地找每位干部、老师沟通,在了解教师需求和个人情况的同时,也交换自己对用人的要求,双向选择后,决定一些老师的重新任用。于是,在半年后,全校从副校长到一线教师全部重新聘用。“我们重新选聘干部,主任没有撤职只是调换部门,然后由主任重新选聘教师。”如今一语带过,但只有何英茹知道,最初只为一个小小的决议,需要上下跑几个来回做老师们工作的艰辛。与此同时,还有家长的质疑——对新建校的质疑、对教学质量的质疑、对新课程的质疑……何英茹采取的办法和对老师的一样,公开办学目标,接受家长和老师们的检验。

“好在只用一年的时间,我们彼此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何英茹笑称,新学校成立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的中考,学校大跨越式前进,收到了各界的点赞。

为学校发展学着慢下来

在何英茹自己看来,在工作中,她或许淡化了性别的边界,自己颇有些“大刀阔斧”“粗线条”的男性特质。这些对于一所新建校来说,不谋而合。学校从建校初期,教师之间的相互排斥、戒备,到现在相互信任、融为一体,其中跳过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算计,转而变成为他人考虑、为集体着想。这些无不都是何英茹“大而化之”的大气作风所引领的风潮。

如今,学校形成“贯”“连”整合的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建成“贯”“专”一体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渐渐有了起色。此时,向来“大而化之”的何英茹也有了细腻的心思。说起这3年间,令她触动最深的一件事,何英茹直言是2016年的那次元旦联欢会。“开完联欢会后,女老师们一个个过来拥抱我然后转身就走了。”这个举动让何英茹顿时觉得自己的坚持和最初的艰辛都是值得的,她也越来越感恩这份工作为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做了校长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成绩、荣誉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信任才能创造奇迹,这个力量太可怕了。”

这些收获与幸福感让何英茹开始学着放慢脚步,在为大局着想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到个体。“现在学校发展得越来越稳定,我反倒有点失眠了。在每做一个决定前我都比以往更慎重、考虑得更周全,希望能为这么好的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搭建更好的平台。”何英茹说,这或许就是她最幸福的“牵绊”。

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

马炳霞:做学前教育的“导体”

手把手为青年教师做保教示范、一对一帮助教师申报并完成市区级课题、两次奔赴新疆和田传教授业……在别人眼中,马炳霞就像一根燃烧不尽的蜡烛,用自己35年的幼教经验和理念照亮他人、埋首耕耘。

青年教师的保教“教科书”

1983年成为幼教队伍中的一员,在35年的幼教生涯中,马炳霞身上的角色先后发生了多次转变——从业务副园长、到教研员再到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园长、书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辛勤育苗先进教师等。角色的转变带给她的是对学前教育事业愈发深厚的热爱和对孩子更加深入的了解,但不变的,是她那份对待工作朴实无华的心。“当老师时,我就想着做一名幼儿喜爱的老师,让孩子成长、让家长满意;成为管理者后,我就想着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让孩子快乐成长,让教师快乐发展,让家长放心满意’。”正是一路的初心不变,让她虽然不在教学一线多年,却仍旧保留着对保教的热爱与专业。作为园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以身示范,做老师们的保教“教科书”。

深入班级指导教师是马炳霞每天固定的工作内容,在指导的过程中,她及时发现问题,并亲身示范帮助老师们快速解决问题、改进措施。比如,有一次,一位年轻老师组织孩子们排队出操,老师说了很多遍孩子们仍旧不太配合。“这时,我就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要开始串糖葫芦啦,一个、两个、三个……’在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清点孩子的人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了。”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如何组织孩子上厕所、到站在哪个角度能够观察孩子的生活、游戏情况,马炳霞都会亲力亲为,让青年教师有法可依,快速成长。

从2013年建园到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园,4年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马炳霞对教师们的手把手引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想让教师发展,一定要让教师走上研究的路’。”于是,马炳霞从教师最大困惑入手,结合困惑申报市区级课题,让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习方法、积累经验、解决问题。“比如,老师们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指导班级游戏活动。”经过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老师们渐渐掌握从观察、发现问题,到分析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近5年内,园所共立项7项市区级课题。课题之外,马炳霞还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市区级各类大赛。“在大赛前,我会和老师们一起设计活动、备课,观看活动、评课,反复帮助他们修改教案。”在课题、大赛“双管齐下”下,园所先后有1名北京市级优秀教师、1名高级职称教师和多名区级骨干教师在历练中成长起来。“看到老师们成长,也是我实现自我价值、收获职业幸福感的时刻。”她说。

书香乐园为孩子一生护航

从2013年的一片钢筋水泥地,到如今的市级示范园、书香乐园,园所不仅金玉其外,而且内秀其中。

为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情感、交往能力、阅读习惯等,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马炳霞特别提出书香乐园的办园理念,并利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让学生学习、感受、领悟。从班级绘本故事、到阅读类游戏区、再到亲子阅读活动,“有字之书”让孩子们知书明理,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小农庄种植、到亲子识图、再到冬季马拉松,“无字之书”让孩子们在“社会图书馆”中提升综合能力。

这种“让孩子站在正中央”的办园理念,让马炳霞在幼教的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在本园屡获佳绩之外,马炳霞还不忘带着这种情怀辐射全市、乃至全国。2010、2011年,她先后2次奔赴新疆和田地区,为当地的幼儿园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今,虽然7年已经过去,马炳霞曾传道授业的老师中已有不少成长为园长。经过时间的积淀,她们早已成为朋友,继续在幼教事业的路上并肩前行。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李艳丽:做“蹲下来倾听”的有心人

外表明艳,实则坚定且用心——就像剑兰一样,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李艳丽正是这样一位反差鲜明的教师。作为一名女性教师,她身上当然具备女性特有的细腻与踏实,大到学生家庭变故、小到学生是否吃早饭,她无不一一洞察;但虽为一名女性,她却偏偏善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思考、处理问题,并成为“数学丛”中一朵娇艳的花。

教学之道:让数学变成一把“思维宝刀”

2013年到远洋分校任教,在目前学校仅有的3届高考“军功章”上,李艳丽可谓榜上有名——2015年,学校首次参加高考“验兵”,李艳丽所带班级均分达到630分,班中2人分别被美国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录取;2017年,身为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的她,又创下理科高考数学优秀率破70%、均分近130分的纪录。在“赫赫战功”的背后,是这位“巾帼女将”的坚持与奋进。

尽管自己就是数学老师,但李艳丽仍旧直言:“多数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深奥的学科,很难学懂。”不过只要教对方法,她相信数学不仅能为学生的成绩“加把火”,更能成为学生解决生活中某些问题的“金钥匙”,真正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开发思维的学科。于是,她不再将教学聚焦于定理、公式等微观层面,而是引导学生们“顺藤摸瓜”找到背后的来源和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逻辑思维。“在提问时,我不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是鼓励他们说出每一步的思维过程,这是提炼数学学习方法的关键。”这也是李艳丽的数学教学之道——追根溯源、挖掘本质、遵循学习规律,让学生发现理科学习的魅力。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教学理念,李艳丽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是受到一本书的影响。“我曾读过一本书,叫做《分享数学智慧的人》。这本书开篇就提到,‘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李艳丽认为,在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已经忘记具体的公式、定理,但掌握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新大陆,并让他们对事务有不同的认识。这才是数学真正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还不止于此。此后,作为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的李艳丽,尝试将这种阅读习惯带进组里,营造全组的学习氛围。在李艳丽看来,对于平均教龄十余年的组内老师来说,继续学习、不断充电是打破教学瓶颈、更新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类培训和学习。5年间,李艳丽在学校的帮助下,曾先后请来《分享数学智慧的人》一书的作者、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张鹤,市区级教研员等为组内老师们进行讲座。同时,他们也积极走出去,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如今,数学教研组已经成长为校内典型的“学习优等生”,并在区内连年创下高考数学佳绩。

带班之道: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

教书育人是智力与心力的双重考验。对于兼任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科任教师、班主任多职的李艳丽来说,她不仅要踏实下来做学问,更要“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

2014年下半年,李艳丽到远洋分校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即将迎来高考,然而正在此时,一直成绩平稳且有着显著美术特长的学生突然因为考试的节节败退而信心全无,对自己的完全否定让她变得一蹶不振。注意到学生变化的李艳丽开始了她小心翼翼的心理疏导。“现在的学生懂得都很多,头脑也特别清楚,他们很明白老师谈话的目的,如果只是一味说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蹲下来才能听到他们的真心话。”这一次,她从说教者变为倾听者,学生的诉说让她突然看到曾经某一时刻的自己,这种雷同却不相同的经历勾起了她和学生之间的共鸣。“我以自己工作8、9年后又重拾课本考研的经历和她分享,告诉她我当时心里的迷茫和无助。”两次交心的谈话,让这个细腻的女孩重整旗鼓,最终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

女性的细腻对于李艳丽开展日常工作来说,无疑是“神助攻”,她笑言,即便是哪个学生早上没吃早饭她都能细心察觉。对学生都如此的她,在对自己的女儿却稍有不“称职”。去年,她的女儿刚刚升入小学,而此时,李艳丽所带的班级正处于高三的关键时期。由于工作繁忙,李艳丽经常让同在一所学校的女儿放学后“拖堂”,或者在办公室等她下班。半学期后,女儿的数学老师找到李艳丽说:“您需要关注您女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心中满是愧疚的同时,李艳丽也有着自己的无奈。或许在李艳丽的天平中,早已向自己的学生微微倾斜,因为她曾说:“以学生为本,努力争做一个有教育情怀和胸怀的教育人。”

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

左丽君:坚守源自职业幸福感

“食物的大小要便于孩子手掌的抓握。”“孩子挑食是因为运动量不够还是饭菜搭配不合理?”……虽然已经是一园之长,但左丽君每天仍旧为这些“细枝末节”操碎了心,因为在她34年的幼教生涯中,她始终坚信“孩子的事无小事”。也正是这种“较真儿”的精神,让她被职业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包围着。

追求极致的“细节控”

细腻是大多数女性的天性,但在左丽君身上,这一点可以说已经被演绎到了极致。已经是园长,每天仍旧坚持巡班、听课,用她的话说:“只有天天走一圈心里才觉得踏实。”但在这一过程中,左丽君却掩饰不住自己的“细节控”。

哪个孩子挑食、班级物品的摆放、老师的站姿……这些点滴小事一一逃不过她的法眼。即便是给孩子提供的坚果,为了防止危险发生,她也会特别叮嘱食堂将坚果研磨碎后再掺进面或粥中,蒸熟给孩子们食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已经伴随她34年的幼教生涯,只是随着身份的改变,左丽君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发生了变化。“以前看问题就看个体,现在看问题会考虑是不是管理或整体安排出现了问题?”比如,当她发现孩子挑食时,她常常会想到是否饭菜搭配得不合理?还是今天课程的活动量不够?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她调整工作安排的因素。

对孩子们的用心,已经成为她的“职业病”。但这也让她收获了别人无法体会的职业幸福感。但有和孩子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就会有离别时的伤心和牵挂。每年“六一”毕业典礼,在园长致辞时,她都会热泪盈眶。她说,想着他们刚被父母送到幼儿园,还在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转眼就要升入小学,表达着对老师、对幼儿园的爱与不舍,左丽君似乎变成了他们的“家长”,因为不舍也患上了“分离焦虑”。这些感悟与体会,都是她34年如一日坚守幼教岗位的动力,也是她情怀不减的原因。

师德“洁癖”的管理者

左丽君的职业幸福感源自孩子,另一部分还源自教师们的成长。作为一名对幼教有着执著坚持和情怀的人来说,左丽君对教师师德的看重高于一切。“德为先,即便能力不足可以后天补足,但是如果师德不达标那就必须一票否决。”左丽君说。

她要求教师们每天坚持“三个一”,即对孩子们爱心微笑、爱心话语、爱心行动。今年3月起,她还将开展“每月一人物”活动,让老师们通过自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师德故事,弘扬师德正能量。在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她也不忘宽严相济。她提倡“三多”工作法,即对教师多理解、多交谈、多鼓励;“三放”策略,即为老师解放时间,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服务孩子们。在这种融洽的相处之道中,左丽君在收获一批优秀教师团队的同时,更收获了与教师间不可替代的亲密。“有时,我在操场上散步,经常会有老师过来和我聊天,不仅是工作上的事,还有家里的事和生活中的困惑。”

在“德为先”的基础上,左丽君也积极加强教师们的专业建设。近年,她成功申报并主持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得区教育科研成果奖,以教科研为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园所保教质量。目前,园所已经形成了抢眼的游戏教学特色,同时,园内4名教师也成长为高级职称教师,这在全区幼儿园中可谓佼佼者。

如今,石景山区幼儿园已经被评为石景山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石景山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石景山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单位、北京市辛勤育苗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石景山区人民满意幼儿园的称号,并于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同时,左丽君也先后收获北京市优秀园长等荣誉称号。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左丽君对幼教职业的不懈坚守与追求,也是她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担当。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