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诗词作伴好踏青 | 春日花开人多情 不负春色

2018-04-03 10:43 千龙网

千龙网综合报道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每年的这个时节,草长莺飞,满目苍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充满诗意。

话清明

你知道吗!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明确记载。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

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与其它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

清明习俗

清明,这是一个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节日。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祭扫活动外,还有哪些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不朽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满目苍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古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歌赋,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清明”诗篇。

想起清明,就不由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那首脍炙人口、经典流传的《清明》七言绝句,诗人在诗歌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也有一首《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人生动地描绘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可谓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诗歌中描绘出清明时节杨柳依依,繁花吐蕊,蜂吟蝶舞,燕歌雀啼,春光日盛,心境爽朗,可谓生动传神。

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文情并茂地展现一幅生动迷人的游春画卷,构织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谐春光图。

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正值清明时节,逝者已矣,生者何堪。暮色苍茫中,凄凄然不忍离去。诗中写尽生离死别的伤痛与思念。

来源:搜狐网、新浪网、百度百科、中国天气网、三亚日报、网络等。

责任编辑:于淼(QL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