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印子昂清明上河图

2018-07-24 13:09 千龙网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文人墨客对当时社会风流的精彩写照。其中,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算是精品中的精品,历经岁月的洗礼,她依旧向我们展现着北宋汴梁城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时期有个非常年轻的画师,名叫张择端,初次来到汴京游学的他看到了这里的一派繁荣景象,对这里的一切新生喜爱,作画的灵感也涌上了心头。有一次,他得到机会与宋徽宗见面,深度地探讨了绘画的技艺,没想到这一探讨,就让他成为了宋徽宗最欣赏的画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宋徽宗一直对他关照有佳,最终将他招进皇家翰林图画院。在宋徽宗的鼓励下,他用数载光阴创造出了一副绝世佳作——《清明上河图》,并被宋徽宗夸赞成“神作”。

北宋灭亡后,这副画作一直在民间流浪,直到清代才再现江湖。然而在清朝末年,时局动荡之时难逃劫难,经历颠沛流离。 

当年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小朝廷”风雨飘摇之时,策划“出洋留学”。留学的第一步是要筹措资金,于是他从紫禁城陆续盗取了千余件稀世国宝。当时为了掩人耳目,他以赏赐为名,利用每天弟弟们入宫陪他读书的机会,将大量珍贵的古版书籍和历代名人书画“赏”给他的弟弟们,由此将珍贵的国宝偷运出宫,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溥仪又一次仓皇出逃,他把保护书名画的楠木盒、统统扔掉,将这些国宝硬塞进大木箱里。在准备登机逃亡日本时,被解放军截获,《清明上河图》和其它国宝终于辗转回到故宫,劫后重获新生!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这画卷调往北京,严密保护了起来。

《清明上河图》,一副历尽沧桑与变迁却依然不失光彩的精美长卷,当然堪称惊世佳作。《清明上河图》中到底刻画了怎样的内容,能够使从北宋直至今日的世人如此钦佩。

这副长卷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为形式,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刻画得十分精细。使北宋汴梁城的繁华景象跃然纸上,令人称绝。整幅图卷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汴城的郊野风光、汴河码头和热闹街市的景象。

第一部分是城外郊野的风光:你一定能够看到这里有两个脚夫,他们赶着五匹毛驴运着物资往汴梁城里去,也许这两个脚夫要把物资运送到城内最为高档的商铺上,这样简单的风景却不禁让人充满了想象。远处有一顶轿子,穿过碧绿的柳林,轿子上的人刚刚踏青扫墓归来,这一景象是依照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而创作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这副画卷揭开了序幕。

第二部分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可是繁忙的汴河码头,这里粮船无数,众多商贾们在这里装运货物,临近码头的地方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摊小店面,引得人们走近观看。横跨汴河的是著名的“虹桥”,这座桥弯弯宛如一条长虹,故称为“虹桥”。桥下是来往的商船,船上的船夫有得忙着卸货,有得忙着放下桅杆准备靠岸,由此可见这幅长卷多么真实地描绘了北宋人民的生活状况。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码头区便是这座城市水路交通的枢纽站。

第三部分是热闹的街道:这里是汴梁城当之无愧的娱乐中心,这里该有的东西都应有尽有,商店里的商品是琳琅满目,奢侈品数不胜数,还有精致的绸缎,甚至还有各国进口的香料。这样繁荣的街市颇有现今著名商业街“王府井”的风范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艺术界的极品佳作,有人说,它是罕见的稀世珍宝。我认为,《清明上河图》是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抹浓艳的文化色彩,和一处处来自那个时代最真实最写意的风景,这是仅仅依靠汉字所不能做到的。

那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尊重文物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于淼(QL0015)作者: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初一2班印子昂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