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刘家河中学王慧:《她的使命》

2018-08-10 11:05 千龙网

看文物,讲故事。今天我讲的故事是《她的使命》。

前一段时间,一个节目以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我的眼球。它是一档大型文物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与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为观众深层挖掘文物的秘密,让一个又一个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活了起来。其中,于宝鸡出土的大克鼎最让我震撼!

周朝时期,雍侯三年没有进京朝见,意在谋反。周天子想要灭掉雍国。克作为膳夫便来到雍国,为雍侯分祭肉。雍侯不服,用很少的鼎不愿接祭肉。克说:“地位的高低不在于鼎的多少,而在于眼界的长短。眼界长,才能食得天下之肉!”雍侯便又想要联合其他诸侯一同谋反。克又说:“在祭祀煮肉时,老鼠总会将祭肉分割食尽,可结果却互相残杀,你死我活。若是他们懂得礼法规矩,便会一直有肉吃,若是贪婪,终会自作自受,不得好死。”听了这番话,雍侯接下祭肉,臣服于周天子。周天子奖赏克而铸造了一个青铜大鼎,叫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由此,鼎便是礼治之天下的象征。大克鼎与大盂鼎、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300多年后咸丰年间,左宗棠得潘祖荫援手才被赦免。便以大克鼎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后传于一生守护它的潘达于奶奶。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在苏州新建一栋大楼,党国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建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个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想要与潘奶奶争夺大克鼎。然而拙劣的伎俩被潘奶奶识破,便婉言拒绝了参展。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奈何战争却又让这个鼎,再次历尽磨难......

抗战时期,战火不断,为保护大鼎,奶奶只好在后院的平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大克鼎和一批青铜器装入木箱再深藏到坑里,又把挖出的土小心翼翼的撒到院子里,这才安下心。城市沦陷后,她家前后闯进7批日本强盗,一遍遍搜刮,财产和物件都损失殆尽,连日军司令都来搜寻,却没有发现任何踪迹。直到抗战胜利后,宝藏再次“出土”。潘达于奶奶把它们藏在一间屋里,用破鞋子、烂瓶子等东西把宝藏掩埋,再将整个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之后……

1951年7月潘达于奶奶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氏捐献之举。然而在潘老卧室里,家具简朴,别无装饰,这张奖状,却一挂就是50年。潘奶奶的一生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守护国家的宝藏!

大克鼎此后便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因大克鼎内壁铸有铭文290字,端正质朴,笔道均匀遒健,形体舒展有度;铭文字与字之间划有整齐的长方形格子,行款纵横疏密有致,格局严谨,是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中的辉煌巨篇,所以,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人说过:“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的确,作为四大发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的枝叶繁茂。从古至今,出自中国的文物数不胜数。家喻户晓的司母戊鼎、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鬼斧神工的翡翠白菜、形态各异的十二兽首等等。虽经历无数风雨雷电,也许叶落光了,枝折断了,树皮开裂了,树干倾斜了,但它始终没有彻底倒下,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源于它的“根”——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为我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