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徐杨,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英语教师,201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扎根山区任教7年。曾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门头沟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市、区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参与拍摄纪录片《燃烧的火炬》,为弘扬优秀师德师风起到模范作用。
年轻的“老”班主任
门头沟山脚下三家店铁路中学教师宿舍,窗外的群山在夜色中轮廓虚幻,空旷的操场上偶有山风掠过。
忙碌一天的徐杨老师打开工作日记本,写下这样一段话:“几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还是个不成熟的孩子,一晃我已经做了7年乡村教师,管理着二十几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一起走过了有欢笑、有泪水的日子。如今,我既是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也是一个会带班的‘老’班主任,更是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7年里,徐杨坚持在每个新年给学生送一张手写的祝福卡片,她和学生一起回忆过去一年的收获、难忘回忆,她在新一年对学生的祝福与希望。同时,她也坚持用多维标准评价孩子,她喜欢读书认真的学生,也喜欢顽皮活泼的学生;她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与她争论问题时的认真执着,也喜欢学生犯了错误后敢于承担的诚实勇敢。
“我的学生们都是大山深处朴实的农家孩子,很多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也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很努力,他们值得拥有好的老师。而我希望变成懂得欣赏他们、学会理解他们的好老师。”
温柔中的“严”老师
作为青年教师,徐杨也曾在教学和带班管理中犯错误,但她总是“换位”思考,在总结反思中成长。
“最初当班主任,我也会在学生上课时趴在后门监控他们的每一个小动作,也会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堂,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也会请家长来学校解决问题。”但在翻看自己的工作日记时,徐杨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变成了学生心里最讨厌的老师。“我开始反思,我当老师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我做学生时,曾期待着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在我不小心犯错时给我一个原谅的眼神,在我面对困难时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在我上课打瞌睡时,走过来轻轻地拍一拍我的肩膀。”
反思过后,徐杨放弃了在教室后门“蹲点儿”盯人的战术,开始和学生分享起自己的小秘密,甚至通过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帮助他们戒掉网瘾、激发学习兴趣。徐杨与学生们定下约定:老师通过了游戏的哪一关,学生就要努力考到多少分。对于一些“顽固”的游戏迷,徐杨不仅用手机绑定了游戏账号,只要学生上线就会弹出提醒,还让学生们相互监督。在英语课上,徐杨也会以游戏里的单词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田里的最美小花
在7年的教师生涯中,徐杨不仅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更是能与之分享秘密的“知心姐姐”,而学生们也常用意外惊喜回报她,给她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徐杨有一本珍藏的相册,里面都是她与学生一起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她都如数家珍:“这一张是三年级时带学生去北海公园参加实践活动,那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校门,他们兴奋地捡起地上的花瓣抛到空中,银铃般的笑声还回响在我耳畔;这一张是六年级毕业前,学校换了新教学楼,班里有好几个同学要离开学校回老家上学,学生们彼此道别、依依不舍;这一张是刚刚结束的校际运动会,学生们为了不让我失望,拼命地拿到了第一名!那一刻,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有学生曾问徐杨:“老师,你最怕什么?”徐杨回答说,“老师最怕你们不开心。”在她的班上,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或父母不在身边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这让徐杨十分心疼。她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小花,长在她心间的花田上,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园丁修枝剪叶,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我想做他们的小太阳,给他们雨露阳光;我也想做他们的灯塔,照亮他们脚下的路,我希望他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