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刘莎莎:为学生 千千万万遍

2018-09-03 15:41 现代教育报

人物名片

刘莎莎,北京市京源学校数学教师、班主任,高一年级党支部书记,石景山区骨干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石景山区师德标兵、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先进工作者、学生最爱的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石景山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曾带领“雷锋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一碗鸡蛋汤把孩子带回课堂

刘莎莎第一次带班时,二十出头的她仅比学生大9岁。初接班级,她牺牲暑假时间,到每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带学生参加军训,给起了痱子的学生抹痱子粉,给身体不适的学生买药喂粥,给每个学生的日记本上留言鼓劲儿。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每一个学生。而刘莎莎这样坚持着,一干就是16年,一共带过7个班集体。

很多孩子毕业了仍然忘不了这位“妈妈”老师。小杨就是其中一位。他出身单亲家庭,曾经成宿玩游戏而不去学校,小杨妈妈焦急又无耐地向老师求助,于是刘莎莎顾不上吃早饭急忙赶到他家,见到把头深埋在被子里的小杨。小杨大喊,“我不想去上学,别管我!”刘莎莎没有一句批评,反而悄悄到厨房,做了一碗鸡蛋汤。看到鸡蛋汤,小杨泪水夺眶而出:“爸爸有了别的儿子,妈妈太忙了对我不关心,我不想学习。”刘莎莎拉起小杨的手劝慰他:“我理解你现在的困难,愿意当你的朋友,在你需要时我和你一起努力,好吗?”小杨被刘老师真诚的话语打动了,重新回到了课堂。

用言行让孩子学会关怀

刘莎莎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刘莎莎是“雷锋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志愿者。当她第一次带领学生去看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时,学生们面对捂着脸、坐不住的患儿不知所措。刘莎莎走到患儿身边,观察患儿关注点,面带微笑,轻抚肩膀,适时递上画笔、纸张。当患儿做出回避状时不积极上前,当患儿不做理睬时耐心陪伴,不需要说话也可以交流。

学生们看在眼里,悟在心中。有学生说:“原以为交流是件最平常、最简单的事,参加了志愿活动才体会到有效沟通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指责,而要去理解。”假期里学生主动为患儿们带去水果和画笔,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涂鸦,刘莎莎看在眼里,喜在心间。雷锋班的同学们自愿担当起自闭症儿童的代言人,呼吁社会关爱自闭症群体。在雷锋精神的引领和刘老师的带动下,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师生们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在其中找寻到自我的社会价值。

用精彩班级活动点燃学生理想

刘莎莎特别擅长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学段特点设计班级活动。带初中班级时她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十四岁生日”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和家长增进彼此理解、正视青春期;结合初三毕业季引导学生爱国、爱校、懂得感恩……

带高中班级时她侧重于指导学生知法守法和职业生涯规划:借助家长和往届毕业生资源帮学生了解职业人;举行庄重的成人仪式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刘莎莎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她跟随学生进入热带雨林、穿过茫茫沙漠、走入山区人家,学生在分析植被覆盖、红嘴鸥环测、清理恐龙化石和泥造房等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所长。学生谈起自己的收获与成功,无不称快于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刘莎莎不仅是班级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更是在活动中点燃学生理想、给予学生鼓励的领路人。

16年来,刘老师始终坚守身正示范、真情奉献的教育初心——“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为学生成长的用心是无限的”,她用这句朴实话语总结自己的从教心得,为学生,她只愿做得更多。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