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左振红:永远做孩子们最爱的左左老师
从教27年,左振红用爱呵护着她遇到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回馈给她的自然也是爱。
“记住,并不是目的。”左振红说,“有些爱,不说出来,也会念念不忘。”她教过的孩子,都喜欢叫她“亲爱的左左”;而她在班上从来不直呼孩子的大名,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小宝贝儿”。以至于时间久了,要问起某个孩子的大名,她都要愣神想一下。小小的称呼,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亲切,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与家长沟通时的心理距离。
这个习惯可以说是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养成的。在成为现在这样一个老练沉稳的“老教师”之前,她也遇到过许多的挫折、磨砺,甚至哭过鼻子掉过眼泪,但永不放弃的倔强让她坚定地走出了低谷,从此更加珍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家长的信任是坚守一线的动力
左振红说,家长的信任是她一直坚守一线的动力,而信任的取得来自左老师在很多细节上的努力。也正是源于家长的信任,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冬季的户外活动时间里,左老师班级孩子的小马甲总是格外整齐。
这样的小细节正是家园和谐沟通的结果。到了冬天,天气一冷,不包裹成严严实实的“小熊”,家长是舍不得让孩子出门的。
而其实这样的装束并不利于户外活动,厚实的小马甲反而可以在保暖的同时,能最大限度让孩子们四肢灵活地动起来。左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这样评价:“家长们如果信任你,就会相信你的做法对孩子是无害的。”
要玩,也要有教育,这是左振红这几年的心得。她坚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所以做一名“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已经成为左振红老师工作的座右铭。
北师大良乡附中王丽军: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和爱上科学
利用实验魅力 让学生爱上物理
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王老师课上时刻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不随意呵斥训诫,注重引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敷衍;下课及时答疑解惑,有时面对学生貌似“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引导他们自主解决。
王老师教学上还有一个妙招,就是利用实验的魅力吸引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方案、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案等多种渠道开展实验教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1年全区开展的实验教学展示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1年王老师参加北京市创新实验比赛获得了一等奖,13年指导的祁明珠老师在探究实验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等。
让每个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成长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承认学生的差异,时刻关注课堂的生成性问题,让教学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服务。
通过给差生“开小灶”,结对子等方式,逐步提高自信,提升成绩。尖子生在抓基础的同时,以参加物理竞赛为契机,提要求,重点培养。在历年的物理竞赛中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多年任高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潜心研究高三物理教学特点及学业评价,取得了突出成绩,所教学生物理成绩一直名列本区首位,任高三理综组长两年,理综组都被评为房山区优秀教研组,本人也多年获得区高考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称号。
教学工作繁重而琐碎,需要教师既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吴春霞: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与他们真心交朋友
严慈相济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吴老师作为班主任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她深知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这种职责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用她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带着点点滴滴情感的积淀,和学生促膝谈心、释疑解惑、坦诚相待、倾心相助,与学生真心交朋友。常常资助班里困难学生文具、衣物,到顺义太阳村为服刑留守子女捐款捐物。
2003年开始资助一名家里困难的山区学校的学生,现已大学毕业、工作。当然,吴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吴春霞老师曾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试教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度昌平区师德标兵等。
亲身体验 创新教学方式
除了日常教研工作,吴老师还亲身体验,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做真实教育。例如,关于“虚拟课题的研究”项目,吴老师带领数学组与锐学堂平台合作,使用平板电脑作为工具开展“互联网+ 战略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研究,现在已经形成教研引领下的常态化使用模式。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能力,吴老师还把教师引向研究之路,组织教师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整理教学问题,带领教师采取行动研究法开展课题研究。例如,吴老师就负责了题为《交互课堂环境下“深度课堂”评价模型建构及其区域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的市级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