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用陪伴诠释师爱 看这三位老师如何用心教育学生

2018-09-04 15:33 北京教育播报

北京市密云区职业学校魏宁:潜心育人 驰而不息

“6S”管理理念: 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密云区职业学校教师魏宁身为人师已有十六个年头了。他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情怀。

十六年来,他总结出将企业“6S”管理理念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做到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2011年学校提出校企文化对接,并成立了课题组,魏宁积极参与,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6S”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将企业管理中的 “6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并且制定详细可实施的班规,大到实训课的安全规定,小到每一节课的书本摆放,面面俱到,配合学校的德育量化管理规定,监督落实到位,使学生体验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即上岗,在班级内形成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这种氛围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岗位工作,扎实的职业技能,较高的职业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魏宁还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社团,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自信,规范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们在笑声中成长了,在成长中自信了,在自信中走向成功之路。曾经的“打架大王”变成了“棋王”,“睡神”变成了“金话筒”主持人,“蔫蔫”在市级技能大赛上登台获奖……看着一个个昔日的各种“问题学生”变成校园明星、师生肯定的好学生,成为自信自强的好少年,这华丽转身的背后包含着他多少个冥神苦思的夜晚,多少个活动方案一次次被修改。

备课“两问”让学生爱上课堂

担任班主任的同时,他同时还是一名数学教师。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文化课,但是他的课堂却成为学生们的最爱。这有什么秘诀呢?

原来,魏老师每次备课都要重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第一,这节课如何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他教授的汽修专业为例,在讲《等比数列的应用》的时候,他特意拍摄了微课《老魏买车》,将等比数列应用与计算买车贷款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相关,又非常的实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二,这节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每一名任课教师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在他备课的时候,会根据上课内容巧妙的引入德育教育,例如在讲到方程式左右对等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一个人的付出和收获就像方程式,是对等的,想要得更多,就要付出更多,如果失去平衡,等式就无法成立。正是如此,他的数学课受到了学生喜爱,同事的肯定,领导的赞扬,课件、论文多次获国家和市区级一等奖。

平谷区第八小学倪秋艳:爱生如子

老师热心肠 家长送锦旗

在倪老师工作的平谷八小,借读生居多,家长都是打工的,生活条件艰苦。他们上下班没有准点,接送孩子总是赶不上点,不少孩子不得已报了小饭桌管接送。

倪老师得知此事后,跟家长商量,自己每天晚走,帮助孩子辅导作业。家长们都特别感激。不但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辅导,还为家长节省了开支。中午,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她就买饭给孩子吃,一起午睡。有的家长回老家,孩子两三天的吃住,都丢给了这位老师妈妈。

一次,一名学生遭遇车祸。因为倪老师发现及时,立刻送往医院,临走时还悄悄留下了慰问金。孩子痊愈后,她又利用十一假期给孩子补课。直到家长把一封四页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到了学校,大家才知道此事。《老师热心肠 家长送锦旗》在平谷电视台平谷新闻播出,她的事迹也登载在平谷报《凡人善举》栏目里。

改变 让班级管理“生如夏花”

她的班级总是秩序井然。班级事务布置得井井有条,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淘气的孩子也变得会管理自己了。

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她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原来的亲力亲为,把机会让给学生;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提升了学生能力;改变单一评价,塑造多才学生;改变帮扶方式,发挥家校合力;改变专制态度,培养诚信少年。因为她的改变,班级管理“生如夏花”。

书的世界浩瀚如海,知识容量远远大于课堂。为了把这种爱读书的精神传递下去,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展了“魅力阅读,快乐成长”读书活动,为孩子通过课外阅读种下静心阅读的种子。

在读书方面,倪秋艳也自有一套。一年级通过“精选拼音阅读”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二年级后采用多种形式助推读书活动。实行“图书轮换制”,营造绿色阅读通道;设置“阅读专项课”,确保足够阅读时间;开设“读书两课”,加强有效阅读指导;制作“阅读存折”,课余生活合理搭配;三级书库,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魅力阅读让学生收获颇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了。在阅读中,识字量突飞猛进,阅读速度快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更可喜的是大量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孩子们的立意新颖了,情感真实了。

书籍已成了最好的桥梁与纽带,让无声的文字拉近了家长与孩子、孩子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了读书共赢的目的。

平谷职业学校徐凤群:以校为家 爱心育人

在陪伴中引领学生成长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什么?是陪伴。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不是老师眼中的“高分宠儿”,更不是父母眼中的“荣耀”与“骄傲”,冠以他们的往往是“差生”“暴力分子”“调皮大王”,与那些普高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陪伴,更需要陪伴中的引领。

从事德育工作二十三年来,徐凤群一直早来晚走,每天陪伴学生吃早餐、午餐、晚餐,即使后来担任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也保持着这个工作习惯。在他眼里,这一日三餐,是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时刻。

由于学校住宿生比较多,每周日下午,他都到校迎接学生返校。曾经,徐老师的爱人不止一次地问:“你不去就不行吗?”徐老师的回答总是:“还真不行!”因为他觉得,学生一进校门就看到老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老师给予的爱像家庭一般温暖。

做德育工作,没有上班下班的分明界限,早来晚走,随叫随到是常态。

从2012年开始,他连续兼任学校新生班的班主任,每年的新生集训是学生的入校前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入学后的校园秩序。为此,他更是不计时间最大限度地陪伴、教育和引导学生。有一期新生培训,部分学生频繁发生打架,小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往往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他曾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把不断出现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间断地和学生聊天、谈心、陪伴,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这72小时可谓惊心动魄,他只断断续续的休息了4个小时,以致阶段性工作结束后,在和同事谈话时,徐老师不知不觉在椅子上睡着了。

管理中诠释教育艺术

2009年,徐凤群开始担任学校的德育主任工作,工作重点也从“单打独斗”转移到“集体作战”。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他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群防群治。为此,他学校中构建了“德育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德育处—学生会—文明监督岗—学生”两条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的德育教育机制也取得了成效,一批批进校时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经过三年教育,或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圆梦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的建设人才。为此,在班主任队伍培养中,他再一次选择了陪伴。

选择理解, 凝心聚力。他首先谅解班主任的难处,生活中多和班主任们接触,课间休息时聊聊子女的学习成绩,一块吃饭时关心一下班主任的父母或征求一下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给有困难的班主任以适当的“照顾”,从时间上、物质上、精神上想方设法帮他们度过难关。有了理解就有了信任,有了信任自然心就近了。

学会欣赏,引领成长。学生需要欣赏,老师同样需要欣赏,在平时工作中,徐老师很看重班主任的劳动成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

德育活动体验具有参与性、情境性、操作性、实感性等特点,是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常用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德育教育中,徐凤群很注重体验式活动的开展。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影片、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并写出影评征文,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了学生奋斗的动力。抓专题教育,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都要设计主题,组织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受到深刻的教育。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