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一代建设者,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今年百岁华诞。文传源1918年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新桥乡贯底,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文传源曾任华北大学工学院讲师、副教授。1952年调入北京航空学院,参加建院、建系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名誉系主任等职。
诲人不倦、老有所为,时刻关心下一代
文传源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他提出了博士生的培养要突出因材施教、强调创新,加强交流和讨论;硕士生的培养要结合专业,加深、拓宽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教学以及理论结合实际;在学术思想上他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1997年为北航首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其成果仍对当前研究生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传源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栋梁英才辈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包括院士在内卓越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及社会精英。他“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为学生无私奉献。1998年,他和其他获奖者及校友一起,捐出了获国家级教学一等奖的全部奖金,设立“驭远奖学金”共5万元;2014年10月,他再次为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展基金捐赠10万元,用于学生的奖助学金。2015年他被北航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评为正能量之星、北航“十佳健康老人”。作为一个有近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时刻关心下一代,参与“双关工程”活动,与结对子的同专业博士生党支部共同组织主题党日活动。
文传源有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的政治信念,有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伏案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在2018年5月20日举办的北京五号6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发表了激情洋溢、中气十足的讲话,表示“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控制学科的创建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带头人
作为学校的第一代建设者,文传源与林士谔、赵震炎等著名教授创建了飞机设备系,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传源是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 1987年该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本学科中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他还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的创始人,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1993年被选为美国的计算机仿真跨国学会总会(SCS-I)理事、高级会员。直到高龄还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发表学术论文。
文传源先后担任航空航天部ABE-CIMS专家组组长,国家科委自动化专业、国防科工委军用计算机专业委员会、航空科技委、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等委员。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文传源“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年,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文传源“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勇攀高峰
早年,文传源瞄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前沿,担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面对“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艰难情形,带领大家勇攀高峰,科学论证无人机技术方案,终于在1959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5号,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历史上“零的突破”,北航成为中国无人机事业的先驱者、开拓者。
1975年,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文传源任总体设计组组长,经八年攻坚克难,开创完成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飞行模拟机的空白,为我国飞行模拟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改革开放年代,文传源老当益壮,不断开创了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在综合飞行/火力、综合飞行/推进、综合飞行/推进/火力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仿真,在智能化控制,系统仿真、相似理论系统仿真组合理论,综合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机系统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并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