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一零一中学施笑言:铜镀金写字人钟

2018-09-10 11:16 千龙网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一零一中的施笑言。我今天给大家来介绍的文物是铜镀金写字人钟。

在故宫之中的“后花园”,有一个钟表馆,专门摆放来自各个国家的清代的精美钟表。清乾隆年间,宫廷中已经大量使用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清宫收藏的各式钟表,主要是乾隆和嘉庆年间在广州、苏州和清代造办处制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国出产。中国制造的钟表多以黄金、珠玉、宝石为装饰,造型模拟楼阁、宝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国出产的钟表则模拟西洋建筑、车马人物等。这些钟表报时报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自动开门关门,机器人出来敲钟;有的到时琴鼓齐鸣,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花开、蝶舞、水注流动、飞鸟啼鸣,都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和吉祥的寓意取悦帝后。现在钟表馆还展示几个国外送给乾隆的钟表的运行呢!

大部分的钟表都是由清代造办处制作的,造办处的钟表有一大特点清——极具中国特色。钟表用料上非常讲究——尤其是木质楼阁式表,所用的基本木料包括红木、紫檀木等,木质的雕刻也非常精细。宫廷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木匠有南木匠、广木匠,还有精工、玉匠等,这些能工巧匠各施技艺,在一件钟表上体现出来,这是造办处的钟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铜镀金写字人钟”高231厘米,底座为77乘77厘米,属于大型皇家御用此钟钟型为铜镀金四层楼阁。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第二层是钟的计时部分。第三层有一敲钟人,每逢报完3、6、9、12时后便打钟碗奏乐。底层是写字机械人,是此钟最精彩、新异,结构最繁复的部分,它与计时部分机械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

控制写字部分的主要机械部件是三个圆盘,盘的边缘有凹、凸槽,长短距离不一,这些盘是按照每个笔划、笔锋而特制的。上下两盘分别控制字的横、竖笔划,中盘控制笔的上下移动动作。写字机械人为欧洲绅士貌,单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笔,开动前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这件精美的大型钟是英国伦敦的威廉森专为清宫制作的。

这件文物,做工极其之细致,最令人惊奇也是出彩的部分,就是那位单膝跪地,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大字的绅士。这件文物之精密,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外国人,能设计好一个机器人让他写出十分工整而又漂亮的八个汉字。这件文物也说明了当时的钟表和机械工艺也是炉火纯青的。而且是现在依旧保存完好,能然我们一睹此钟表的精妙。这个钟表不仅有精密的机械,而且还有许多美丽的奢华的装饰。比如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交界之处,还有红玛瑙镶嵌其中。亭子的柱子上还有花纹,柱子上面突出四边的支架上都还有四条龙站在其上,寓意尊严。

虽然现在故宫博物院不展示它的写字过程,但是通过现存的完好无损的钟表,我也能想象出乾隆首次看到这个钟表的惊叹。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古代中国与西方钟表的发展史。

我们中国人三干多年前,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公元1900年以前,也就是张衡所在的东汉时期,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16世纪的几种冕状轮擒纵机构的计时器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我们国家的钟表等高精密仪器,是轮不到老百姓去使用的。可能当时的时间观念就与天象有关系,不能把这些天机泄露给我们,所以即使有了高精密仪器,也会因为王朝的更迭而失传。

到了十五十六世纪,西方诸多传教士进入中国,其中钟表就被他们在那时引进了中国。到了乾隆年代,这项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先进的一个水平,做工更精密,更细致,更精美。乾隆年代的钟表,实质上都是高级装饰物,表只有小小的一点,其他全部是景观。

又过了几百年,工业革命开始了,表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便捷。我们现在都有了电子表等高精度的手表。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实在皇家之地——故宫之中,其实也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子。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