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多名学生作出退学、留级规定受到关注,该规定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退学处理,另外40名学生留级。同在10月,有媒体11日时报道华中科技大学今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
本科淘汰机制在高校相继建立,能否扭转不少高校“轻轻松松毕业”的情况,又能否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加速?
早在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就出台《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施行“本科转专科”政策。图片源自网络
做法有先例,“快乐不玩命”的大学梦真要碎了
据了解,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退学、留级多名学生的消息一经公布就迅速在全校师生中引发巨大反响。有新生表示,受到极大震撼、倍感压力。“在退学及留级名单公示期间,学生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打招呼、讲情面。”该校党委书记苏立坦言,作出上述决定,自己顶住各方压力,但态度非常明确。
而华中科技大学的“18名本科生因学分不达标转为专科”则意味着2017年该校出台《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施行“本科转专科”政策有了回音。
《办法》规定,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如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
据统计,华中科大的3万多名本科生中,在2017-2018学年,有210人因学分偏低受到黄牌警示,34人未达到培养计划学分最低要求受到红牌警示。
有网友认为,这是好的做法,应该推广。能警醒很多本科生改变“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观念。还有网友认为,实行“本科淘汰”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严进宽出”不利于高校优秀人才培养。
今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针对当前“快乐的大学”、高校教育轻松现象指出,应该扭转“快乐的大学”局面,“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
记者梳理发现,除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外,此前已有不少高校施行本科淘汰机制。而“本科转专科”也非国内高校首例。
2003年,媒体曾报道海南大学“本降专”的做法:23名海南大学本科生由于试读不合格,难以达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学分,由本科降入高职(专科)学习。2008年,据《武汉晚报》报道,因每年学分达不到应修学分的1/2,华中大武昌分校在当年将30名本科生降读大专。
清华大学曾在2015年7月修订发布《清华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也对“本科转专科”作出规定,学生因课程学习不合格导致一学期所取得学分低于12学分者,转入试读,暂保留学籍一年。试读期间,春秋两个学期取得的学分总和达到30学分以上,且取得夏季学期全部学分者,可以解除试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试读一次,试读期为一学年。试读期满,未达到解除试读学分要求者,转入专科学习或者退学。此外,清华大学也规定因身体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可以申请转入专科学习。
高毕业率距离一流本科教育有多远?
华中科大给达不到学业要求的学生自主选择退学或转入专科层次的做法,被一些教育人士认为是给予了学生在退学、转学、延长学习时间等路径外一定的选择权。
有教育人士还对类似华中科大这样的“本降专”做法表示认同:“中国高校以往实行事实上的‘严进宽出’,多数高校毕业率在95%以上,华中科大的‘本降专’是一场高等教育‘严进严出’的试验,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有益探索。”
国内对于“本降专”等本科淘汰制度一直有较高呼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2017年曾撰文指出:“当前,从总体情况下观察,国内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的核心问题所在,就是教师学术要求不高、不严格,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投入较低……我国高校97%的毕业率和美国36.1%的毕业率差距,是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所在,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关键和难点。”
反思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的“宽进严出”和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我国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形势十分严峻,对人才培养质量、学术要求还应提出更高标准。
在这个方面,厦门大学副校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邬大光认为改革建设应“减量”“提质”。他认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如果仅仅从量的角度看,其实并不少,甚至过了量,有众多“量”的指标在国际上属于第一或名列前茅。例如:学分数世界第一,课程门数和必修课比例等都在世界名列前茅。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则指出,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并不缺少学生淘汰的制度设计,是在制度的执行上遇到困难。
他认为,一方面要把“本科教育注定存在淘汰”的观念在招生过程中就传递给学生,学校应该在本科教育质量公报和年度统计公报上向全社会公布近五年的学生淘汰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系统应当进一步架构起淘汰之后的“出口”和“出路”,建立起“专业学习不适应”学生转专业的机制,为在专业内部淘汰的学生提供了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