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高校力量”托起港珠澳大桥

2018-10-25 16:46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高校力量”托起港珠澳大桥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条巨龙将茫茫伶仃洋划为两半,蜿蜒绵亘伸向远方……昨天,历时9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用最灿烂的姿态连接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自此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让滴水不漏、120年使用寿命的中国标准惊艳了全世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凝聚了数百家单位和数千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参与建设的高校也有数十所,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北京地区高校也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珠港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共有3支科研团队参与其中,3支团队都来自土木水利工程学院。宋二祥教授团队曾为港珠澳大桥中的控制工程——岛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长期提供技术咨询,特别是对沉管隧道“半刚性”管节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李克非教授团队曾针对港珠澳大桥中的控制性工程难题——混凝土钢筋在强腐蚀条件下的耐久性设计开展了近十年的攻关;张永良教授接下了设计保障大桥120年使用寿命健康监测系统的任务,带领团队调研市场成熟的设计方案,跟踪世界前沿文献,力图让健康监测系统成为“海中的眼睛”,监测伶仃洋下海流、波浪等各种结构受力要素变化的规律。

与此同时,北京交通大学也为这项超大跨海交通工程献上了“交大技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的安全通行离不开北交大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负责该项目的谭忠盛教授团队来自北交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团队结合拱北隧道地层软弱、断面超大、临海富水的特点,系统研究了临海隧道的结构防水技术,优化了拱北隧道的防排水体系设计方案、实施方案、防水细部构造方案,提出了有效的防水体系及安全保障对策,并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工程。

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还凝聚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力量,包括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长安大学等。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作者:李祺瑶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