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博士生送快递大材小用吗?

2018-11-14 08:45 morningpost.com.cn

来源标题:博士生送快递大材小用吗?

近日,一位连续送了9年快递的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成为话题的焦点,不少人认为大材小用,辜负了博士教育。该博士生随后回应称,“凭自己的努力赚钱,不丢人”。其实,类似的事件不止一起,许多年前就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毕业去种田之类的新闻,每每引起关注,也有人认为择业是个人选择,不应苛责。

●正方

希望专业对口

但也应尊重选择

一个人受了高等教育且学业有成,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个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家庭付出了学习的费用,社会也同样付出了教育的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发挥自己所长,当然是最好的。

有人认为在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业之后,去从事和专业无关的工作很可惜,这是当然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容忍人们从事和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因为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还是在每个人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利范围内,所以,即便所做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也无可厚非。

类似的情况这些年出现了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个案,所以它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是普遍现象,可能反而不会那么关注了。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毕业后去卖猪肉、去种地、去当家庭主妇之类的现象呢?有些可能是自己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我们知道,高考之后,选择学校、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其实对将要学习的专业并不十分了解,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就选择某一个专业,在未来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甚至也并不擅长这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他在毕业后找一个和自身兴趣更加合拍,更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的工作,也并不奇怪。

还有一些学科,本身的设置、安排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吻合,致使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供过于求,那么其中一部分学生另谋出路,也同样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希望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展所学,尤其是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样的非常专业的教育中,学生未来能够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很多条件。即便对个体的学生而言,也需要个人的志趣、爱好、才能,以及市场等多种因素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更难了。

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那么学生选择其他的职业,也完全没问题。说到底就业还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希望高等教育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

此外,也有人觉得,大学生甚至博士生完成学业之后,去卖猪肉、送快递,好像大材小用了,真的如此吗?不一定,还是要看个人的志趣如何。

一个人到底在哪个领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才能,恐怕很难有考量的标准,但一个不喜欢的领域,肯定不是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地方。就如大学毕业去卖猪肉,同样也可以把事业做大,此前就有报道,有大学生卖猪肉,后来成立连锁店,事业越做越好,因为那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最能发挥他能力的地方。还有大学生毕业后回乡种地,也把种地做成产业,获得了远超其他人的成就,这也很好。

今天的社会是多元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投入的资源、成本能够有所产出,这当然没问题。但大学生去种地、博士生去送快递,这也是社会价值多元的一种表现,应该宽容和理解,不必苛求,更不能苛责。

●反方

学历工作分开

是社会观念进步

我带了几十年研究生,学生做兼职、参与社会工作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总会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有的和专业相关,有的无关,有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增加阅历,也有的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

这些其实都已经司空见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和就业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前教育和就业联系非常紧密,但现在,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事情还少吗?很多学生就业的领域,都是和所学专业不搭界的。

但为什么只有那么几个去卖猪肉、种地、送快递的学生受到关注,甚至非议呢?背后隐含的,还是旧观念的烙印,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把工作也分为三六九等,觉得读书之后,就应该从事那些“高雅的”“高等的”工作,不应该再去做那些“知识含量不高”的工作。

这种过时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观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过去,受教育的机会非常稀缺的状态下,就那么几个人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他学完了不做本专业的工作,确实有点儿浪费。但在今天,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已经这么多,甚至出现就业难的现象,这本就说明,市场已经饱和了,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客观上都不可能完全做到了,怎么还能要求人们去按照传统的观念选择职业呢?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和就业之间的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淡,教育关注的是观念的树立、方法的掌握、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激发等,而不是直接和就业挂钩。所谓学以致用,并不是简单地从事本专业工作,而是将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观念、方法等合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这就很好了。

就业的方面,则更尊重个人自主的选择,而不是让人们按照规划好的道路去走。一个人上学到就业,一切按部就班,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在今天,自由选择、双向选择才是主题。

这是一个自由就业的时代,如果有一个学生,他没有生存压力,把教育当做培养兴趣、提升自我的途径,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从事相关的工作,这当然很好。但如果有另一个人,有生存压力,选择了一个和专业无关,但却能够让他获得更高收入的职业,这也没问题。还有的人,所学专业和自身偏好并不一样,毕业后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同样是他的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有一个最优选择,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世上的事情,哪儿有那么简单,一个社会,永远在变化,一个人也同样在时刻变化,以前喜欢的东西,可能后来就不喜欢了,以前觉得最好的道路,也可能后来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在以前,人们没得选择,但现在,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多元的,随时可以改行,我想,这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个时代里,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职业歧视,觉得某些职业天生就是不高尚的,那才是跟不上时代的表现。

●主持人说

善居下流,才是第一等境界

《庄子》里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在蝼蚁中”,东郭子不解,“何其下邪”,又数次追问,结果庄子的回答每况愈下,“在野草中”“在瓦砾中”,最后直接说道“在屎尿中”。

真理并不高高在上,在更多时候,它是低低在下的,就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地方。《老子》里说,“大邦者下流”,唯居下流,才能融汇百川,而成其大。不仅大邦要居下流,“大人”也往往“善居下流”,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大略如此,他们并不以下流为下等,反而在下流的处境中,开出绚烂的花朵,这才是第一流的境界。

为什么博士生送快递就不务正业呢?为什么大学生卖猪肉就大材小用呢?他们舍弃了那些看似“上等”的生活,融入到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层面中,一点一滴地为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们“居于下流”,但比这个世上的多数人都要高尚的多。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