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六载今盛放

2018-11-20 11:10 中国教育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个名字,代表了一份心愿,一个象征。许多新教育的教师都会为自己的班级取一个名字,把自己和孩子的梦想融进这个名字中。

6年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郭丽萍将自己带的一年级班级命名为“向日葵班”,从此,开始了带领孩子“向着明亮那方”的前行。6年来,郭丽萍在“向日葵班”坚持以晨诵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全学科的共读、共写中为孩子的人生奠基,开发“儿童讲堂”课程,锻炼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探索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经过6年的实践,“小葵花”们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令人感叹:全班40名学生共有30余篇文章公开发表,区级以上获奖160余人次,在演讲、科技、信息技术等市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证书百余张……6年来,这位普通的教师也交出了一份同样不普通的成绩单:先后获得海淀区“世纪杯”评优课一等奖、学科带头人评优课一等奖,北京市阅读教学评优课一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她编著的《和学生一起成长》《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长翅膀的课程》等著作也陆续出版。

在骄阳似火的6月,孩子们迎来了毕业典礼。这是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郭丽萍带领她的“小葵花”们以生命叙事的形式向前来参加“海淀区新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的嘉宾展示了他们6年的成长与收获。

“向日葵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虽然普通,向日葵却有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永远向着明亮的那方。”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朱永新教授在致辞中这样诠释“向日葵班”的含义。他每学期都会来到这个班级,和孩子们、郭老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交流,所以,他对这个成长中的班级有更多的了解。

他告诉记者,郭老师非常普通,她曾经是北京的一名乡村教师。她自己也常常说,她不是特别有灵气的教师,不属于那种一点就通才华横溢的人。在教室里的这群孩子,也是普普通通的孩子,而学校也不是北京最牛的名牌学校,班级的学生并没有经过挑选,基本都是随机编班。

“他们就是一株株普通的向日葵,站在教育的广袤田野里,几乎没有人能够认出他们,但是,当一朵花真正以自己的命名为使命,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阳光,绽放不一样的美好。6年来,每学期我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向日葵生长的情况,参加他们的期末庆典。每一次,我都看见向日葵的拔节,看见他们朝向阳光的努力,看见他们变得越来越美丽的模样。”看着这群绽放生命光彩的孩子,朱永新难掩欣慰与诗情。

海淀区自2012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学校与教师,首师大附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校校长宋继东说,新教育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师生在共读、共写、共演中逐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