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校园里开出“半亩棉田”

2018-11-20 15:2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校园里开出“半亩棉田”

4月开荒破土进行播种,浇水、捉虫、除草……7月结棉球,10月采摘棉花迎丰收。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小学部的西南角上,有一方“半亩棉田”;在这方田地上,孩子们感悟四季节气更替,观察棉花生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乐趣。劳动过程中的图片、文字、画稿等素材近日还被编辑出版,成为这一原创性“耕织课程”的最好见证。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有多少对农田里的活儿有所了解?”谈及这一课程开发的初衷,学校执行校长孟卫东很明确,“一个学校要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就有责任给他们补齐劳动技能关。”据孟卫东介绍,2015年,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承办了海淀区丰联小学,成为学校的小学部。小学部旧址的院子里没有高楼,西南角还有一方空地,这让学校补齐同学们劳动技能的初心有了实现的机会。

“一开始我们也想过,是不是可以结合中学里的生物课程,把空地建成芍药园、牡丹园等这样的花卉园。”孟卫东告诉记者,与专家讨论后,这样的想法很快被放弃,“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还是放在中学里开设更为合适。”后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提到了棉花。与花卉不同的是,收获后的棉花只是半成品,其生长过程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四季轮回,后续还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设计,去年谷雨,第一批种子播下。孩子们高兴坏了,每天有了新盼头:有空了去捉个虫、浇点水,眼巴巴地看着棉株长高、结桃、开花……孟卫东将其定义为“成长的呼唤”,“孩子们心里总有个惦记,其实是在关注一种成长。”棉花成熟后,孩子们开始了更多的“二次创作”:将棉花做成花束;纺成线,织成布,染上色,做一个时尚的手提袋、环保的新书皮……除了让孩子们亲自下地亲近自然,学校还创造性地把这半亩棉田与各个学科做了融合。于是,科学课、美术课、数学课也越来越多地搬到了田间地头。比如,科学课的老师会让学生们观察太阳光一天之间在棉叶上的光照与色彩变化,初步了解太阳的移动;数学老师会带孩子们学习测量知识。

孟卫东透露,关于棉花的这一教育成果将在“清华附中一体化”的其他小学里得以辐射,近期将以举办“棉花创意艺术节”的形式,邀请各个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加入“棉花创意大碰撞”。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