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文物,今天依旧那么清晰。看似简单,其实这些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汗水与生命,是无数人的研究与成果。远处金碧辉煌,近处活灵活现,佛像就是这些文物中的一份子。往近处细细斟酌,才知道这一道道的刻画是多么的微妙,才知道这一条条的线条是多么的精致。
欣赏佛像是一门神圣的艺术,这些佛像显得十分庄重,而且具有神圣的感觉。每个国家的佛像各不相同,每个都具有各国的特点。公历纪元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时,佛像也随之而来。据说,中国最早的佛像出现于汉代,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可见到摩崖造像、石刻造像、铜鎏金造像等多种佛像艺术形式。在首都博物馆里收藏的古代佛像,件件堪称精美绝伦。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我最喜欢的是金刚亥母。金刚亥母是上乐金刚的明妃,头戴骷髅冠,目圆睁,目光平视,头的一侧有一猪头突出,上身赤裸,胸前饰一组璎珞。丰乳细腰,身作舞蹈状,单足屈立,左脚踏一仰面人。其右手持铖刀,左手持嘎巴拉碗,左手内侧环抱法器身挂五十人头项链,身后彩带飘舞,动感十足此像造型优美,人物刻画细腻。大金刚瑜伽母拳法,又称金刚亥母拳法。“大”者为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智慧、圆满,足用终身。“金刚者”,金中之精也,坚不可破。为宝中之宝,修持五方之气、五方之光。能净治身脉之气,去全身之浊气,断一切烦恼、延年益寿、获金刚不坏之身。“瑜伽”者意为相应,即身、口、意三密相应,天人相应之意,是思悟佛法的修持方法,修之可祛病、健身、常乐、长寿,增智开慧。
追溯佛教界历史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中国佛教界有着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士数不胜数。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历史壮举,鉴真大师东渡弘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弘一法师“念佛不忘爱国”、“爱国不忘念佛”的名言,赵朴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拥党爱民的思想品格,无一不说明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众生。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佛教界一直坚守爱国爱教的信念,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赵朴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将佛教界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他指出:“我们新中国佛教徒首先是新中国公民。从我们信奉的佛教教义讲,尤其是从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天职讲,佛教徒应该而且必须热爱、维护世世代代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可爱的祖国。爱国,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要为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佛教界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佛教界这种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对佛教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具有爱国情怀,且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佛教界的众多爱国先贤,遵循着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事的教诲,作出了诸多的贡献。现今社会,可能大家无法真正的像那些爱国先贤一样出家修行,但我们一样可以做到爱国,一样可以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