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李蕙芗:伯矩鬲的故事

2019-01-08 14:59 千龙网

提起青铜器,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鼎,而提到鬲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会读……鬲是古代汉族煮饭用的饮器,其形状一般口沿外倾,三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鬲的出现说明人类已广泛食用熟食。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则在腹部饰以觚棱。

伯矩鬲,全称叫作“牛头纹带盖伯矩鬲”,是西周早期器物,铸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伯矩鬲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平盖,盖面饰以浮雕状牛头纹,盖纽为向背牛首,器折唇上有立耳,颈饰夔纹,间以短扉稜。袋足,饰牛头纹,角端翘起。

周人为农耕民族,因此牛是所崇敬的农业之神的化身,牛头则是农神的代表和标志。所以这件伯矩鬲不是炊器,而应为姬匽贵族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的神圣祭器。

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伯矩鬲是青铜艺术美的标本,绝不仅仅是一口年头比较久的锅。伯矩鬲构思独具匠心,造型雄伟壮观,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在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上,代表了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在盖内和器身内壁,铸有两段相同的铭文,共15字:“才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

琉璃河出土的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大多数虽然与中原青铜文化保持了其共同性,但又有自身特点:或形制、或纹饰、或铭文,这正是周王室走向衰落的情况下,地方社会经济和政治势力日趋发展的反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燕国作为一个诸侯方国文化艺术上的新貌。

伯矩鬲和与它一同出土的青铜器,证明了北京琉璃河董家林村这个拥有夯土城垣、宫殿区和祭祀活动场所的地方,就是史料中提到的古燕国国都。这既是武王灭商之后,封召公奭于北燕的燕国所在地,这也是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伯矩鬲是西周燕国留下来的遗物,既是西周燕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北京城诞生的见证。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