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告别“醉生梦死”的大学 高校“严进严出”后大学生只能“自救”

2019-01-17 08:55 未来网网

来源标题:告别“醉生梦死”的大学 高校“严进严出”后大学生只能“自救”

大学考试季来临,今年的高校“考试自救群”在大学生微信群里悄然走红。

大学生采用“自救”方法应对考试,正是因为2018年教育部和各高校围绕严把毕业出口关,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课程作业全查重、抄袭全判零分、毕业“清考”取消……严进严出,学分不达标就会被淘汰自2018年起成为常态。刚性的制度释放出的信号,大学生“严进宽出”的日子将远去。

2018年,教育部要求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将本科教育放在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根与本的位置上。

告别“玩命的中学” 更要告别“混日子的大学”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部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会议。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扭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这句话,一下子成了流传甚广的金句。

会议强调,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虽仅有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我国本科教育形势的发展、内涵的拓展和地位的提升。

陈宝生在会议上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陈宝生特别指出,学生就应该刻苦读书学习。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他还专门强调,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要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让学生“严出”,不单是个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高校还是要从每门课上去下功夫,保证课堂有内容、有质量。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育部官网截图。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要求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重塑考试权威地位,改变大学本科阶段“严进宽出”的弊病。学生补考不过即失去学位。

再次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然而,何为“金课”?何为“水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8年11月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给出解答:“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官网截图。

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针对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牵引,提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出改革“组合拳”。

2018年10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多份文件,专治“学生不好好学”和“老师不好好教”。文件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到2035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

2018年11月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召开。教育部官网截图。

2018年11月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召开。在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把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有责任感。”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学生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打得牢不牢、专业本领和技能练得强不强,既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陈宝生说,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学分,而是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陈宝生强调,专业要建“强”、课程要建“优”、资源要“到位”,抓好课程“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而在11月3日举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再次强调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吴岩表示:“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投入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全国高校出组合拳落实“严出” 清华大学首推作业查重

据公开资料显示。多地高校齐亮“铁腕”,根治学风顽疾。“留级”“警示”“试读”“不予清考”“本转专”……为了严控“出口”,不少高校对于“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处理办法进行了严格的政策规定。

事实上,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制订并实施“严出”政策。严格控制“出口”,提高本科毕业生质量,成为不少高校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根据学校规定,对学分未达标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实行本科学业淘汰机制,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专科。这一举动被不少人认为是对当今大学生“混日子”现象的当头棒喝。如今,让大学生不再“混日子”,在教育部门、高校、师生和家长之间已达成广泛共识。

2018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两份名单,582名学生被学业预警,64名学生被学业预警及降级试读。

清华大学也曾发布“本科转专科”的相关规定,若本科生课程学习不合格导致一学期所取得学分低于一定值,转为试读,保留一年学籍。试读期满还未达到解除试读学分要求者,则被转入专科学习或被退学。北京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亦有规定,学满两年(含)以上,取得的必修课程学分数达到教学计划规定必修总学分数70%以上,且取得总学分数达到70学分以上者,可按专科毕业离校。

记者从清华大学官网了解到,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将为教师提供课程作业查重服务。系全国首个对学生课程作业查重的高校。采用中国知网检测系统,包括:将上传作业与系统已有数据对比;将往年电子版作业打包,防止上下年级抄袭;校内互检,防止同学之间的相互抄袭。

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规定,一学期累计有三门专业必修课或专业必修加公共必修课(体育课不计入)达四门不及格者,或者一学期不及格必修课程学分合计达12学分者,不予补考,直接留级、降级。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8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提高了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绩点要求,从1.5提高到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规定,对当前所有课程不及格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以上(含10 学分)者进行学习警示;已获有效总学分未达到所修专业培养进度要求,且上学期获得有效总学分低于15 学分的警示期学生予以退学。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4年招收的332名首届本科生中,共有290人于2018年毕业,其余30人延期毕业,1人结业,1人休学,10人退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湛用文言文给22个学生发“0分通报”。“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而他“黜落”的方式是,给22位期末作品涉嫌抄袭的学生直接打了0分。

此外,除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也加入到“淘汰”不合格学生的行列中,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近日对2017-2018学年学生中经过补考学业成绩仍未达到要求的40名学生予以留级,22名学生予以退学。

消灭“水课” 把好“严出”关 让本科教育回归教学

“严出”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不再“混日子”,更是让高校真正重视本科教育回归教学。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毕业生“严出”政策,既要坚持标准,也要给这样的学生出路。“学生达不到毕业要求就不能给毕业证,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一无是处,他还是可以为国家建设做点工作,所以给他个专科的证书。严出政策,管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课程不能水,考试给成绩也不能‘放水’。”

在2018年10月25日举办的2018大学校长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严出”是高校提高学生质量的一部分。“现在高校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教学系统设计越来越缜密,有这些制度的保证才能确保出来的‘产品’是合格的,不合格的就必须要淘汰,但是也不能追求‘淘汰率’。”

徐飞认为,高校首先是教育机构,其次才是研究机构。“这些年来,尽管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已有明显改观,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在一些高校科研是愉悦、成名和奖励之源,教学或多或少地成为不情愿的负担,忽视教育特别是本科生教育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数不少的高校认为只要教师的科研做好了,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作为科研生力军能出成果,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就不远了。本科成为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陪衬。”

而更有一些专家认为,高校“严进严出”不仅要在学业考核的时候严查,更要在教授的过程中严格防止“水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宏新认为,评判课程是否“水”,最根本的是要看主讲老师是否认真对待课程。“每一门课的开设,大都经过了学校和专业的长时间考量。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哪一门课程真的‘水’,只有老师讲得‘水’、学生学得‘水’而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小洲此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认为,首先,“水课”影响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培养出专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也是其根本性的危害。其次,水课带坏了教学风气和学习风气。另外,“水课”上,学生拿了高分却没提高水平,进入职场后,既影响社会评价,也使学校的声誉受损。

真正的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是什么样?

王宏新认为,大学应该重新强化教学研究和集体教研这两个很好的功能,在体制机制上恢复原来的教研室架构。“现在许多大学的教研室已经消失,教研室改成了系,系变身为院,院又朝着集团化的学部发展,都是学科导向、专业导向。今后还是要更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徐小洲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解决大学“水课”这个问题的意识。其次,应该对课程设置、检验有一个严格、专业的标准和机制。第三,要加强管理,“在课程质量管理这个环节,要动真格,不能只喊口号”。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