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诸佳颐:伯矩鬲

2019-01-25 13:44 千龙网

提起青铜器,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鼎,而提到鬲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会读,鬲是古代的一种炊器,通常用来煮粥。鬲也说明人类已广泛食用熟食。但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是青铜艺术美的标本,绝不仅仅是一件年头比较久的锅。铜鬲流行于商代和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

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多次出现牛头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种“牺牲”的特殊情感。鬲有四足,方形附耳,无耳鬲以及西陲戎人独特形制的鬲等多种形态。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鬲是古代汉族煮饭用的饮器,其形状一般口沿外倾,三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当您步入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厅,您很快就会被其中一件精品所吸引,这就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伯矩鬲。伯矩鬲,全称叫作“牛头纹带盖伯矩鬲”,是西周早期文物,铸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

“鬲”最早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鬲”是陶器,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具。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当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以后“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工具,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到了战国时期,“鬲”基本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在它存在的那个时期,“鬲”在人们中生活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伯矩鬲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平盖,盖面饰以浮雅状牛头纹,盖纽向背牛首,器折唇上有立耳,颈饰夔纹,间以短扉棱。袋足,饰牛头纹,角端翘起。就在盖内和器身内壁,铸有两段相同的铭文,共15字:在戊辰,堰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翻译出来就是说, 器主伯矩受到燕侯的赏赐,心里颇以此事为荣耀,于是铸伯矩鬲,以示纪念。铭文告诉我们铸造伯矩鬲的原因。

伯矩鬲是一件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颇具代表性的器物。而青铜文化,是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礼器从造型,纹饰到铭文内容,跟据“礼治”的需要都有严格的规定,渗透着奴隶主阶级宗教迷信和神权思想。

伯矩鬲还是一件礼器。在奴隶社会,为维护“贵贱有等,上下有别”的封建等级秩序,上层统治阶级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明文规定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尊卑贵贱、道德规范及艺术需求,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

伯矩及其家族地位显赫,已经被公认为是西周早期宗周王室和燕国上层的重要角色。经历代著录和考古发掘报告公布,器身铸有伯矩铭文的青铜器,已有22件之多。最为重要的如:伯矩簋两件,一件是出土于清晚期,并流传于伦敦两个世纪,还有一件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竹园沟,收藏在宝鸡博物馆;伯矩鬲两件,新中国时期分别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和辽宁喀左山湾子,铭“在戊辰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均为首都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的最重要的藏品;伯矩盘一件,新中国时期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铭“癸伯矩作宝尊彝”;伯矩甗一件,1971年出土于喀左山湾子,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铭“伯矩作宝尊彝”;伯矩壶一件,铭“伯矩作宝尊彝”,收藏在华盛顿。

从伯矩鬲器形上看,器铸造精良,气魄雄浑,尤其是它通体满饰浮雕状牛头纹,数量达7个之多,将牛的神态雕刻得淋漓尽致,造型奇特而华丽,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是商周青铜礼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这种造型在古代青铜器中,极其罕见,即使是拥有现代先进艺术的后人,仿制起来也非常困难,北京古代铸造工艺水平之高超,由此可见一斑。1975年、 1977年、 1993 年,伯矩鬲3次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次随中国文化使团赴日本、美国等地展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1996年伯矩鬲的造型图案成为首都博物馆馆徽。

伯矩鬲出土于1975年,出土地点在北京房山琉璃河。房山琉璃河遗址自1962年发现以来,很快就成为了考古学者们注目的中心。经过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学者们终于认定它是武王灭商之后,封召公奭于北燕的燕国所在地,这也是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伯矩鬲正是西周燕国留下来的遗物,是西周燕国青铜器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是北京城诞生的见证。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