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杰作。这些人类文明杰作既包括了如繁星般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也包括曾深藏于皇宫大内和豪宅学院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国粹精品,书画文玩。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才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衰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物,普及文物知识、历史知识是我们做为中国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
如果你去过博物馆,一定见过琳琅满目,数不清的各式各类的文物,就像是文物的大宝藏,你穿梭于此,会大开眼界,不过烦恼也来了,这么多的文物,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在国家博物馆,也就是国博里古代中国陈列的远古时期展厅,有着各式各样的陶器:远古时期距今有200万年到4000年左右,它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非常漫长,咱们的先民为了生存已经开始学会利用石头、木头以及骨头打造器具,并且已经可以熟练运用火。距今1万年的时候,咱们的先民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有三大标志,“农业的出现”,“养畜业的出现”、“陶器器具的出现”。这一时期,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聚落,过定居生活。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逐渐从攫取型经济转变为生产型经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开始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已开始种植粟,并逐渐形成了南方稻作农业和北方粟作农业两大系统。
这里有一件我比较喜欢的文物叫陶鹰鼎,是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鹰鼎来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我先解释一下,文化的由来,仰韶文化,同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一样,是现代的历史学家,对新石器时代某个时期,同一定范围内,同一种文化的命名。比如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范围以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为主,以精美彩陶而著称。为国首先发现这种文化是在河南省仰韶村,所以命名为仰韶文化。接下来介绍这件文物,陶鹰鼎呈灰黑色,通体打磨光滑,整体形态采用一只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嘴坚硬有力,两眼突出,身体丰满健硕,双腿粗壮刚劲,尾部下垂置地,与两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撑起整个鹰体。
那么之所以陶鹰鼎能成为镇馆之宝,它的价值体现在已发现的仰韶文化的文物,乃至整个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当前仅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另外,在我国古代的商代以凤鸟为图腾,所以陶鹰鼎的动物造型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造型之先河,并奠定了很高的起点。
说完陶器,再说一件我非常喜欢的一件铜器叫“牛虎铜案”,在1960—1970年代,中国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威武出土了“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这一南一北相继面世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因此坊间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如果你见到过这件铜器,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会冒出类似的感人故事:一只要饿昏了的老虎碰上了落单的大牛和小牛,饥肠辘辘的老虎一直虎视眈眈小牛,并发起了攻击大牛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将小牛藏在身下,而自己却被老虎抓住动弹不得……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这件牛虎铜案是一件古代祭祀的礼器,又可以称作“俎“它通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是古代的祭祀活动中放置肉、酒、水果等祭祀品的案子。只是它不走寻常路,造型十分别致,自然吸粉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