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轨道,越过时间的荆棘。我有幸观看了祖国文化的瑰宝——四羊方尊。在黄色的纱布下,四羊方尊终于向我打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通过资料了解,发现四羊方尊的来历可真不简单,尤其是建造的过程即繁琐花费的时间又长。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可这么让人惊叹的作品不是永远享受荣耀的,他也有一份屈辱的历史。
贱价换大洋
姜景舒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了,由于长沙历来就是青铜文物出土的宝地,文物贩子在乡村往往布有很多眼线,因此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当即开出了四百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后来被称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宝。那时的姜景舒还只有17岁,生活在一个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家里就靠爷爷做豆腐、父亲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听说这件东西能卖个好价钱,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毕竟在当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四百大洋最后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八块了。姜景舒在卖掉宝贝时,还下意识地将那片敲下来的碎片留下来做纪念。1976年,他将残片献给了国家。
战乱中遗失
当日寇进逼长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银行保管。为了不让完整的长沙城落入日寇之手,文物局放了一场大火被许多文物都烧尽了。这把火不但烧掉了长沙城,也使四羊方尊在战乱中遗失了。周总理亲自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经多方查询,最后得知四羊方尊在内迁的途中,车队遭到日机轰炸,运载四羊方尊的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宝鼎获新生
获悉该情况,文物部作出“抢救”的指示,于是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蔡季襄xiāng等人,从省银行仓库找到了放置在一木箱内的四羊方尊碎片,并请到文物修复高手张欣如,将其成功修复。
这时相信有人就会问了,这宝物这么精美就连故事也那么曲折,那么它究竟有何用处呢?他其实是古代装香火祭神的道具。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当我看到四羊方尊的时候,我仿佛已经近距离地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千百万年来悠久的文化,深深的体验到了祖先们的智慧。四羊方尊不仅是古代文化技术的里程碑,而且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当我听到四羊方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时,我不禁为四羊方尊感到惋惜,战争的硝烟,差点把祖先的文明毁于一旦。当时的人们不懂得四羊方尊的珍贵。在一次次的辗转中,四羊方尊终于回到了阔别了50年的故土。所以,我们因该热爱四羊方尊,保护它,感受它的文化气息。
四羊方尊,是一代文化所创造的辉煌,更是带给后人的一番思考……所以面对这一文物,我无法用言语去描述内心的那种激动,四羊方尊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我最喜爱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