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吴国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负辱在吴,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一面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郑勤铸造。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郑勤刻好“越王勾践自作用剑”8个字后,便对儿子说:“我明日早朝将雌剑献给越王。此去必然凶多吉少,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次日早期,郑勤献剑给越王,初试锋芒,削铁如泥。因担心郑勤再造出同样的好剑,越王果然将郑勤斩首,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郑刚感到身佩宝剑容易暴露,便将其埋藏在雁荡山中,然后乔装打扮成一渔女,逃到楚国。郑刚把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使楚国的冶炼水平迅速提高,与越不相上下,所以被楚王封为冶炼吏。后来,楚王率军讨伐越国,很快攻破越都。越王用那把雌剑自刎而死。楚王获得此剑后本想留作自用,但又觉得它不是吉利之物,便赏给了一位立了战功的武官。后来这位武官病亡,此剑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郑刚定居楚国后,怕再引起杀身之祸,至死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世,更闭口不谈铸造雌雄剑之事。那柄被埋藏在雁荡山中的雄剑也一直下落不明。现在,那把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雌剑,终被人们从江陵的一座楚墓中发掘出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
1965年12月某一天的傍晚,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正在紧张挖掘之中。当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赫然发现在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当考古人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的一瞬间,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而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纸全部划破。
这把令人炫目的青铜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圆箍最细的地方犹如一根头发丝。剑格向外凸出,正面镶有蓝色玻璃,后面镶有绿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发出幽幽的寒光。剑身上还纵横交错着神秘美丽的黑色菱形花纹,精美异常。
最为令专家们兴奋的是,剑格也就是护手处有两行鸟篆铭文。铭文共八个字,当时在现场的专家仅解读出其中六字,它们是“越王自作用剑”。而中间代表人名的两个字,是后来经郭沫若等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反复推断,才破译出他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越王勾践。而这把剑正是越王勾践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