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安赟博:国家博物馆两大宝

2019-02-20 09:57 千龙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的并重,及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今天我要介绍国家博物馆的两大宝,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文物之一。先来介绍一下第一件,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58.3cm,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焦叶纹。尊四角各塑一半,同时,方尊还饰有高浮雕装饰,鼎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造的。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四羊方尊的历史背景,都以为这么重要的文物一定被妥妥地保存起来,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其则不然,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1938年,日寇进逼长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银行保管。1938年11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省银行均迁往广陵。11月12日,延续两天两夜的大火,烧毁了长沙城近80%的建筑,史称“文夕大火”。同时也使文物在战乱中遗失了。一直到新中国解放的1952年,向来关心文物的周总理亲自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经得知运载四羊方尊的车不幸被日军轰炸机炸毁破裂成24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得知这一消息后,经文化部指导,相关部门迅速通过专家会诊、攻关,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把破碎的四羊方尊修复了。所幸,修复的四羊方尊几乎看不出破碎的痕迹。这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四羊方尊得以重新面世,并成为了我国特级文物。这只是第一件,那么第二件是什么呢?来看看吧!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厚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高王祖庚或祖甲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的铭文而得名,鼎呈长方形,高133cm,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出青铜铸造的工艺和艺术水平。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挖倔,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才重新出土。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之一。

早在1937年11月,安阳被日寇占领,后母戊鼎出土后,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吴培文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保护住的。这无疑是战火中的护宝行动。

此器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装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这两件宝物无疑是我国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展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辉煌工艺美术成就。我不仅喜欢这两件宝物,更喜欢了解中国所有宝物的前世今生。希望大家可以去国家博物馆看看这两件不同寻常的宝物!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