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数不胜数的民族瑰宝。琳琅满目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他就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我们来倾听。
今天我要讲的是唐代的文物。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统一王朝。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强国之一。 在唐代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此时,出现了大批文物。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唐三彩,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或马镫的造型,腹部两侧各饰一衔杯舞马,造型、纹饰均独具匠心,舞马形象尤具风采。此壶最耐人寻味的是壶身上的“舞马衔杯”的形象。据宋《负暄杂录》记载:“中宗时,殿中宴吐蕃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于鞍上,加麟首凤翅,乐作,马皆随音蹀步遇作‘饮酒乐’者,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吐蕃大惊。”根据以上记载,唐中宗养的这些舞马可以随着音乐节拍舞蹈嬉戏,所以使吐蕃人惊讶不已。这件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在唐都长安的出土,展示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正是汉族和契丹等各民族人民文化交流的证明,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金银器中的珍品。
鸳鸯莲瓣金碗,这只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形态肥硕丰满,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优美典雅,工艺精湛考究,气度非凡,在圈足内的装饰主题是鸳鸯。《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于死。故曰‘匹马’。”古人以诗赋形式对鸳鸯之贞情、艳丽多所咏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鸳鸯》七绝一首:“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所向金笼使两全。”唐代诗人吴融也有七律一首:“翠翅红颈复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这些诗歌都说明了人们喜爱鸳鸯的缘由,所以,鸳鸯是唐一代珍禽装饰中的主要纹样之一。鸳鸯莲瓣金碗所采用的装饰手法,称为适合纹样构图。金碗实物出土罕见,文字记载亦不多。《唐摭言》曾说:“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暇日与诸昆季蹴鞠,毬子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椀,每椀各容一升许。宣令并椀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容。”可见金碗多为皇帝所使用,由此可知鸳鸯莲瓣金碗的珍贵了。值得一提的是,鸳鸯莲瓣金碗是为数不多非唯一的、而且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
唐代不仅仅只有这几件文物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文物。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的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文化瑰宝,因为它们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它们共同创造中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