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博导骂学生是“垃圾”教师素养去哪了?

2019-03-27 08:50 新京报

来源标题:博导骂学生是“垃圾”教师素养去哪了?

身为教育工作者,拥有与之匹配的素质和修养不可或缺。即便因恨铁不成钢而生怒,也不可以肆意羞辱学生。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在学术交流群辱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并称“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等把自己锻炼成牛人,再提休息两字!”

25日,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处理意见通报:倪某存在言语不当、师德失范问题,其本人立即向当事学生及所在课题组学生当面道歉,并作出深刻反省检查;在全院通报;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

如此粗俗的语言,与教师形象极不相符,而出自大学博导之口,则更令人瞠目。身为教育工作者,拥有与之匹配的素质和修养不可或缺。当教师在骂学生是“垃圾”时,就没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实也很“垃圾”?

有人说,老师也是为了学生好,希望学生早日“锻炼成牛人”,因恨铁不成钢而生怒。但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肆意羞辱学生。而“你有什么资格需要休息”的粗暴管理方式,不仅侵犯学生权利,还容易引发极端事件。

关于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一些留洋学子、媒体也介绍了国外的相关情况:国外也不乏师生关系扭曲蒙垢的现象,高校师生关系也存在灰色地带和诸多问题,但总体而言,讲求公私分明、人格平等。这种师生关系不仅约定俗成,而且受到制度保障。

迄今已培养出26名教授弟子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阳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是学生,不是劳力”,这在师生关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并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能够有效避免让学生参与与学术项目无关的事务。

事实上,对师生关系、双方权利义务,我们的高校中也有相关制度与师德规范,如果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监督措施落实得当,不管是研究生给导师“当儿子”,还是导师把学生“当孙子骂”,都很难发生。

上海交大在发现导师师德问题后及时处置,避免出现更多问题,这值得肯定。对于“师德”问题,高校还应保持零容忍,需要依法依规处理。师德水平,取决于教育、个人素养,更取决于监督的力度。

□马涤明(职员)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