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每一段历史下掩埋了多少让人黯然神伤的故事,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有多少个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
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一件又一件的文物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面纱,那一段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或是历尽沧桑,或是包含艰辛......
时间跨越千年,我们领略了祖先们精湛的工艺和不屈的工匠精神;在漫漫历史中,我们了解了我华夏五千年来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光辉的历史以及珍贵的宝藏......
回想当年,一把越王勾践剑劈开了春秋与战国......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大败勾践屈身侍吴,沦为天下笑柄,他忍辱负重回国后,卧薪尝胆,然而,复仇强国路又是何其漫长而又艰辛,是再次屈尊与楚国结盟?还是休养生息?大夫范蠡与扶同各持己见,可是王者之剑,是终要出鞘展赫赫天威?还是匿藏于乱世?
剑有君王剑,诸侯剑,庶人剑......庶人剑是用来杀戮的,而君王之剑,是以天下为剑,一剑定天下,一剑建江山......
越王勾践剑本就是一把君王剑,不出则已,若出,则必匡正诸侯,天下归服。然而在那纵横捭阖的春秋乱世,早已是,不见君王,之见成败,而刚刚回到越国越王勾践,现在就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那时,勾践的佩剑也只是一把属于失败者自保用的武器。
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一面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越王勾践挑选了当时最好的铸剑师郑勤。郑勤和他的儿子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锻造出一对雌雄剑。铸造成功后,郑勤对儿子说:“我明日将雌剑送给越王,此去必定是凶多吉少,为了保险起见,你赶紧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翌日早期,郑勤献剑给越王,初试锋芒,削铁如泥。因担心郑勤再造出同样的好剑,越王果然将郑勤斩首,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郑刚感到身佩宝剑容易暴露,便将其埋藏在雁荡山中,然后乔装打扮成一渔女,逃到楚国。郑刚把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使楚国的冶炼水平迅速提高,与越不相上下,所以被楚王封为冶炼吏。后来,楚王率军讨伐越国,很快攻破越都。越王用那把雌剑自刎而死。楚王获得此剑后本想留作自用,但又觉得它不是吉利之物,便赏给了一位立了战功的武官。后来这位武官病亡,此剑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郑刚定居楚国后,怕再引起杀身之祸,至死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世,更闭口不谈铸造雌雄剑之事。那柄被埋藏在雁荡山中的雄剑也一直下落不明......
我们从越王剑中看到了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与卧薪尝胆,在它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郑勤父子的生离死别......
越王剑是天下第一剑,同时,他也是越王勾践的唯一一把佩剑,它蕴含着太多让人深思的情怀与思绪......
每一件历史文物的背后,都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又藏有多少令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却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悄无声息的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于此同时,我们也在悄无声息的谱写着历史文物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