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校园不宜引入过多商业行为

2019-04-27 09:12 新京报

来源标题:超五成受访者 校园不宜引入过多商业行为

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就自己2018年未进入“童书作家榜”的回应文章,引发各方关注。回应中,郑渊洁称自己之所以未参评榜单,是因为“中国的童书销售泡沫极大,甚至和不法行为有牵连。”郑渊洁直言:有一些童书作者打着讲课的幌子,和书店、学校勾结起来进入学校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向学生兜售童书。郑渊洁表态的核心,并不只是针对个人,而是引出了童书市场中存在“出版社+作家+学校”这种营销机制。不少网友认为,学校应该谨慎对待“童书进校”这种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童书进校”,别成售书潜规则

随着郑渊洁的质疑,“童书进校”的乱象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作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自然是好事。例如在本次的调查中就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作家到学校讲座。这不难理解,一些作家到学校里面为孩子们讲解童话故事、分享创作技巧,对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学习写作技法,都大有益处。

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童书进校”这原本是一桩公益的、教育的好事,但是在有些学校,实际上却演变成了作家假借讲课之名,行兜售童书之实。“讲座”变“售书”,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活动。而“出版社+作家+学校”这种营销机制本就不该在校园存在。

随着家长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童书市场也异常火爆,在一些童书作家榜单中,童书作家版税已是千万级别。童书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乱象自然也不少。郑渊洁则是掀开了这乱象的一角。然而,童书进校营销是不是普遍现象,该如何防范?这些都值得继续追问。说到底,不能让“童书进校”,变成售书的“潜规则”。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伯扬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