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高誉桐:司母戊鼎

2019-05-05 15:22 千龙网

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博物馆的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在博物馆里参观了一整天,也了解了不少文物,但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就属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

下面我就和大家具体说一说吧,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后立耳,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偶各有突起的短棱脊。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到目前为止,已是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司母戊鼎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1939年3月19日的晚上,一位当地吴姓青年在武官西北岗吴家柏树林自家祖坟地里盲目探宝。当他把探杆钻到10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西,拔出后看到探杆头上带有铜锈,立即回村找堂兄吴培文商量。他们觉得自家祖坟地下可能埋有宝物,挖不挖很犯难,挖的话要破坏祖坟,不挖若是让已侵占安阳的日本人听到风声一定来挖。吴培文当即组织20多个小伙子进行挖掘。当挖到近13米深时,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内拨开泥土,一截器物顶部显露出来,因鸡叫天要放亮,他们怕被日本人发现赶紧把坑填上,第二天晚上继续挖,一尊大方鼎露出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3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辘轳,将鼎拉了出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国宝后母戊大方鼎。一尊大鼎改变了吴培文一生的命运,既让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也让他成为发掘护宝的名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荣誉。如今,吴培文老人已走完了他84岁的生命路程,于2006年12月16日辞世。但这尊国宝却长留于天地之间,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

想不到一件文物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啊。

司母戊鼎说完了,下面轮到四羊方尊了。

四羊方尊的造型非常别致,风格独特。器身基本呈方形,大体上从下到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尊首,尊腹,尊性座。尊从上至下雕满了精美的纹饰。整件器物均以几何图形的云雷纹作为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它几乎包含了商代有代表性的纹饰,集线雕、浮雕、立雕于—体,显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精美绝伦,成为中外人叹为观止的青铜珍品。四羊方尊也有属于它自己的小故事。

1938年4月的一个上午,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半山腰垦荒栽种红薯。忽然锄下“当”的一声金属碰撞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件硕大的金属器物出现在姜景舒兄弟眼前。他们不知道这个墨绿色、带有4只卷角羊头的东西为何物,猜想肯定是个宝贝。如获珍宝的三兄弟,不停地打量着这件宝贝,并用工具敲敲打打,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姜景舒把它抱回家后,用老式的杆称称了重量,大约64市斤,虽然并不清楚这件宝贝到底有何价值,但不凡的外形和如黑漆般的色泽,让姜景舒以为挖到了“乌金”,倍加珍惜。姜景舒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了,由于长沙历来就是青铜文物出土的宝地,文物贩子在乡村往往布有很多眼线,因此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当即开出了四百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后来被称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宝。

文物与故事,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文物就静静地站在那里,它的故事由我们来诉说。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