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规范和思想是学术写作的“铁门槛”

2019-05-27 08:56 人民网

来源标题:规范和思想是学术写作的“铁门槛”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学术写作会诊”讨论会5月23日在清华大学李文正馆举行。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孙晶助理教授、袁艾助理教授与十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这次讨论。讨论会由孙晶主持。

袁艾首先在讨论会上做了发言,为大家介绍了她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学习经历与收获、牛津大学学术写作的规范要求,以及她自己从事学术写作的经验心得。她以清华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陈飞的学术论文《席勒美学中的时间问题》为“会诊对象”,事先要求每位参加会议的学生在认真阅读论文的基础上撰写300字的论文摘要,在会上对同学们的摘要逐一进行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学术写作规范方面的不足,还对每个与会学生的学术写作训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袁艾以自己一篇学术论文的论文摘要为例,详细分析了学术写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事项。她谈道,论文摘要的写作非常重要,论文摘要好比一篇学术文章的“门脸”,好的摘要会吸引读者来深入了解这篇文章,而不合格的摘要则可能让读者对这篇文章望而却步或者视若不见。一篇合格的论文摘要,应该注意逻辑的清晰、观点的突出,要说明白这篇论文的创新所在与价值所在。论述一个问题,要尽量具体化,不能空泛。比如谈对一个问题有新的见解,一般需要首先简要介绍此前学界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相比之下自己的突破与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个新的见解对解决这个问题贡献了什么。同时,在论文摘要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文学化的、模糊化的词语,遣词造句力求精炼准确。而且,论文摘要的写作不能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核心思想予以总结与概括。袁艾还鼓励与会同学多写一些书评,从写好书评开始,锻炼自己对学术论著的总结与概括、叙述与评论的能力。

随后,肖鹰教授做了发言。肖鹰谈道,通过阅读大量的博士论文,感觉现在的学术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两个病症:第一个病症是缺少规范意识,这正是召开“学术写作会诊”讨论会的原因所在,希望每一位学生都从严要求自己,严守学术写作的规范,不能天天与学术文章打交道,动起笔来却还是一个门外汉。第二个病症就是缺少问题意识。很多学术文章看起来洋洋洒洒,下笔千万言,但是读过之后总让人感觉没有“劲”,就是因为这些文章缺少问题意识,没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缺乏问题意识,有时候是因为作者不愿意去发现问题,更多时候则是因为作者不能够去发现问题。之所以不能够在学术上发现问题,其原因则在于作者的视野不够、学识不够、思考不够。由此,肖鹰表示,在哲学专业体系中,一定要系统阅读一批历史确认了的经典著作,对诸如《庄子》《理想国》这样的哲学基石性著作,更须深入学习,直到刻骨铭心。只有站立在这些永恒的思想基石上,做学问才不会东倒西歪,才有终身受用的看家本事。学术写作能力不行,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把经典读透,缺少人类思想的伟大基因。

肖鹰还对与会学生提出学术写作的三点希望:第一是写作学术文章一定要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努力做到无懈可击;第二是写作文章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新意,文章才有意义;第三是多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经典范文来读,反复读,读明白,体会文章的精华,然后吸收进自己的学术写作之中。

在讨论会上,肖鹰向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黑格尔特别推崇这句箴言。我上大学时读到黑格尔著作中对这个箴言的阐发,深受启示。哲学家所追求的,恰恰就是对既有和既知事物的新理解、新思考。哲学是思想的职业。归根结底,学术写作就是要在前人的贡献之上,思考与发现一点新问题,然后在这个问题上做探讨。”

研讨会上,与会学生围绕“学术写作的规范要求”“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如何做到学术论文的视野宽泛”“如何让自己的论文受到不同领域读者的关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谈论,大家都表示收获很大,对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而且增强了提高学术写作能力的信心。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