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思政课因材施教 让理论照进现实

2019-05-30 08:29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思政课因材施教 让理论照进现实

如何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为什么说“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5月28日,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蚌珠的思政课上,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4名同学走上讲台阐述观点并接受同学提问。当下热点话题随着学生们的自主讨论,清晰、多维度地呈现出来。而这样的讨论,几乎在孙蚌珠教授的每堂思政课上都能听到。

有着31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的孙蚌珠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必须观照现实,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找到看待世界的正确方法。每到周四,孙蚌珠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都备受学生欢迎,80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同学们说,喜欢来上课是因为孙老师的课与众不同。三堂课中,老师一定会拿出一堂课给学生,让他们做“小老师”。工学院大二学生王晓琛告诉记者,上孙老师的课不枯燥,参与感强,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组队做课件,讨论中会遇到思想的碰撞,辨不明白就向老师提问,老师会针对学生们的困惑进行解答,思考后再听老师讲,印象和感悟会有所不同。

“思政课的功夫在课外。”60后的孙蚌珠遇上90后、00后的新一代,学生在想什么是她特别关注的。有学生曾经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有时候就像站在两个山头上的人,彼此相望彼此揣摩,因为有距离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有隔膜,因为有隔膜所以有误解。“消除误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过去,走近他们、了解学生。”孙蚌珠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在百度贴吧、知乎、小红书、各种自媒体的公众号都成了孙蚌珠收集新时代青年思想动态的渠道。在校内,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她还会不定期地组织本科生进行座谈,周末的学术沙龙、课堂讨论都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师生一起讨论。对于腐败问题、基层治理能力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等现实的困惑,孙蚌珠也不会回避,而是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我们的理论、道路、制度的认同,而且还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很多讨论也许没有一个结论,可我们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立足于现实、用历史观点、着眼于未来,用国际视野看待问题,这就是方法。”孙蚌珠说。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