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怀抱教育救国理念 首任校长沈兆麟创造楼梓庄小学首次辉煌
2019-06-06 15:44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6月6日讯 在朝阳区,有着这样一所百年历史的小学——从私塾到村办小学,从北洋时期的公立小学到中国共产党支持与领导下的人民小学,乡村教育、薪火不断。自1917年建校以来,楼梓庄小学历任六位校长。1931年,在以沈兆麟为首的教师们努力下,学校获得北洋政府通县教育科批准,成为公立小学。

“沈兆麟1906年出生,毕业于通州师范讲习所。作为楼梓庄小学主要创办人及首任校长,他为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冯义介绍。1931年,当时办学条件十分困难,沈校长草拟建学方案,借助开明人士之力艰难办学。没有校舍,他就将村内明代古庙崇兴寺改建为学校,不占大殿和二殿,只用厢房,并在后院再建三间教室,开辟一个小操场;桌子、椅子都是他动员村中“永安堂”杜家出钱制作。

在日寇入侵、内战频仍的年代,沈校长怀抱教育救国的理念,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坚持办学,其普纳贤才、敦品励学的办学精神,得到了历届学生、教职人员以及社会上众多有识之士的敬佩。

据毕业于楼梓庄小学、后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委会副理事长的韩信农回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华北地区,沦陷时的社会秩序混乱,学校的教员害怕战乱,不敢到校上课,处于停办状态,孩子们天天玩耍,无事可做。沈先生接触了共产党,接受了党的思想、理念,明白建设富强国家,必须从普及教育入手,而这正是他准备奋斗毕生的事业。因此,在国土沦陷的情况下,沈校长坚持办学,教学生读中国书、识汉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上学,并尽量减少辍学。”

就这样,楼梓庄小学在沈兆麟的带领下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抗战胜利后,楼梓庄隶属于马各庄乡,校名还曾一度改为“通县马各庄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随后,解放战争拉开帷幕。1948 年11 月初,东北野战军进关并驻扎楼梓庄村,为解放北平城做准备。当时学校外聘的教师都离开了,只有沈校长一人看管。沈兆麟找到本村的王殿英、石绍尧,一起步行先到天竺、彩信,后经小汤山到昌顺县人民政府汇报学校情况,请示下一步怎么办。昌顺县经研究,委任沈校长为楼梓庄小学校长,并颁发了委任状,复课继续办学。

“楼梓庄小学的建立,与他(沈兆麟)绝对分不开……记得当时我们走了100多里路到昌顺县人民政府汇报学校情况,请示下一步办学工作,很辛苦……”90多岁的老教师王殿芳在其口述中回忆。

从1948年复课继续办学直到1973年离休,25年里,沈兆麟校长治学严谨、兢兢业业、严慈相济、言传身教,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楼梓庄地区中心小学。

老校友们在回忆沈校长的文章中,讲述了诸多沈兆麟的治学故事。

老校友韩信农回忆:“沈校长给我们油印诗文当教材,像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朱自清的《背影》《春》,等等,据说是从初中国文课第一册中选录的,很适合我们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东直门中医院院长的杜怀棠回忆:“为了夯实我们的算术基础,沈校长亲临课堂,为我们讲述‘鸡兔同笼’‘龟兔赛跑’等,简明扼要,讲解透彻,使我们一清二楚,至今印象深刻。”

“1945年至1965年,这20年里,楼梓庄小学发展成为比较正规的完全小学,学生达百余人、教师7人,这一时期学校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学生成绩好。学校每年考入高一级学校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周边小学,在当地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冯义说,“这称得上是楼梓庄小学的‘首次辉煌’!”

1973年,沈兆麟校长以 67 岁的高龄离休,1995年不幸病逝,享年90岁。

(来料来源:《百年楼小》《温故》)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