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张净童:抗战馆中的“老物件”

2019-06-17 16:22 千龙网

去过了抗日战争纪念馆,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过去的兵器、生活用品和一些军粮。但,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这个——孔宪全委任状。

知道一件事得先知道这个人,孔宪全,1928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入第29军,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1935年,任第219团3营10连连长,得此委任状。1936年10月,孔宪全连接受守卫卢沟桥任务。1937年七七事变时,孔宪全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日军,带领连队与敌人顽强战斗,在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时,中弹牺牲。此委任状由家人保存。他去世的时候刚刚二十九岁,这本应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却守在了祖国抗日的第一线。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在这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桥边,连长孔宪全带领10连120名官兵,与日军血战20天,这位29岁的年轻连长,牺牲在守卫卢沟桥的激战中。

1995年,他的老乡兼战友胡宗祥将自己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文献——孔宪全连长的委任状、嘉奖令等遗物,捐献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卢沟桥事变七十七周年到来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晒出”了这张珍贵的委任状,也“晒出”了一个守桥之连的抗战故事。

1936年4月1日,17岁的胡宗祥跟随济宁老乡孔宪全到河北当兵,被编入抗日名将宋哲元的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3排,连长就是孔宪全。

7月7日,日军从9时开始,在宛平城北约400米处进行攻击式演习。第二天凌晨,日军开始向宛平城内开炮轰炸。北平当局命令驻军,坚守卢沟桥。

当日清晨5时许,日军向10连所在的回龙庙阵地发起攻击。没等日军完全进入射击圈,10连连长孔宪全大吼一声“开火”,守桥的战斗打响了。

7月8日,在三个小时的激战中,10连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

8时,日军分出一支队伍向回龙庙正北迂回,企图包抄中国军队。同时,日军集中炮火,将回龙庙周围炸得砖石乱飞,硝烟弥漫。为了避免伤亡,10连只好放弃回龙庙,退守铁桥,撤离时,排长沈中明不幸中弹牺牲。

随后,日军又集结重兵,向铁桥猛攻,双方展开了肉搏战。由于中国军队事前准备不足,人员伤亡很大,铁桥东段也被日军占领。

到11时,日军已对铁桥形成包围之势。10连只好全部退守到石桥。为了掩护全连撤退,胡宗祥只身冲上“卢沟晓月”石碑旁的一座屋顶,用火力压住进逼之敌。

不久,10连的两处外围工事都被日军占领后,只剩下了卢沟桥铁桥。为了夺回铁桥,当晚,10连官兵又同日军激战两个多小时,终于击溃日军,收复了铁桥。

胡宗祥所在的第10连共120人,保卫卢沟桥的多次战斗中伤亡70人。连长孔宪全在夺取铁桥的战斗中,一马当先率部冲锋,不幸中弹牺牲。

这是一场为了尊严而坚守的战役,10连一直坚守在卢沟桥边二十多天,日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南京政府对抗战的全面爆发没有准备,采取了“应战而不求战”的不坚决态度。29军军长宋哲元也在谋求谈判解决之道,力求避战。7月26日下午,219团奉命将卢沟桥防务移交给地方保安部队。10连将士只得含泪把浴血奋战保卫的卢沟桥拱手让出。数小时后,卢沟桥失守。

卢沟桥是北平南下的咽喉,日军占领卢沟桥后,北平成为了一座死城。

这些画面就好似在我的眼前浮现,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们为那些替我们保卫家园的人说声谢谢吧!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