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在我的心中,宛如沉睡的古老灵魂,把自己的生命定格于一刻,却又不敌时间,苟延残喘的停留在每一个当今。然而,我对于那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热爱和眷恋的。
幼时的我,喜爱那质朴的装饰品和那难以名状,浑然天成的庄重感。一次次的观察和想象,让我对于文物有了渐渐的熟悉。再长大些,我进入了小学,知识面和阅读量也渐渐开阔。我能够了解那始终萦绕在身边的古老历史,和传统文化。
也曾听人唱的古老歌谣:金缕衣。早已忘却那究竟是何人所唱,然而那神秘的金缕衣却始终伴随在我童年时期的梦境中。终有一日在国博一睹其真容:金丝玉片相交而织,成衣后依旧是排列整齐,对缝严密,颜色搭配也是无比协调,浑然一体,贵气逼人,着实让我惊叹那流露于表面的奢华和狂傲之气。这极尽奢侈的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其花费更是不容小觑,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最为普通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令工匠制作此衣的王公贵族,原本是妄图以此保证自己的尸体不朽不烂。这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毫无依据的,然而更为讽刺的是,正是这金缕衣加快了汉朝的覆灭。
然而却始终有人觊觎着那金缕衣的珍贵价值,已然风化的骨灰亦不得安宁,被混入泥土中,从最低处仰视着浮华人世仿佛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正是因此而多次被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不再只是文物,是它身后所伫立着的万千人间。
步入初中,学业渐渐繁忙。但是,每一片碎琐的时间,我都会静下心来,去阅读,去观看,去思索,去发现。文物始终带领我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进,照亮我前方的坎坷。或许我能在有一天,向那些看似沉睡的老物件会心一笑,在心底说一声:你好啊,久违了。
愿每个人都能推开那扇大门,说一声:你好。愿你也能发现那没有边际的广阔世界。